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戴伯芬書寫末代女礦工故事 獲「在場」非虛構獎學金

2022/6/11 19:52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邱祖胤台北11日電)台灣礦業史上曾出現女礦工身影,見證特殊年代底層民眾的辛酸,社會學者戴伯芬以自己高齡95歲外婆為訪談對象,書寫「末代女礦工-張桂的生命故事」,獲得「在場.非虛構寫作獎學金」。

戴伯芬今天在網路寫作平台Matters、文藝復興基金會合辦的「在場.非虛構寫作獎學金」線上作品發布會上,以「深掘與淺埋:個人生命敘事作為非虛構的一種」為題,和作家顧玉玲進行對談。

戴伯芬在文中描繪台灣4代女人的心路歷程,從裹小腳的阿祖歷經2任丈夫都因意外身故,到外公因礦災過世導致外婆必須下坑工作養家活口,並收養戴伯芬的母親為養女,戴伯芬的父系親屬與台灣礦業同樣有緊密的聯結。

戴伯芬表示,在這次書寫過程中,她看到外婆作為一個女性的困境,包括從昭和時期以來的生命經驗,那不是個人造成的,而是整個大時代變遷所趨動,「個人的困境放在時代結構變遷下才能理解,社會學的想像幫我釐清外婆的生命為什麼會這麼辛苦」。

戴伯芬表示,她從自己家族幾代人的生命歷程看到底層人的生存環境,看到礦工家庭的小孩跟老礦工混在一起,學到吃喝嫖賭,「我在書寫他們的時候,不太願意用批判的角度去看個人的生命經驗,畢竟那是底層弱弱相欺的一環」。

戴伯芬在田調過程發現海山煤礦的消失,直覺認為它應該被好好保存,因為它有歷史的意義,然而當她找到廢棄礦的遺址時,又有不同的想法,「因為我看到大自然已經把它收回了」。此外,戴伯芬也看到外婆離開礦坑之後,比在礦場的生活要開心很多,所以反思「關於悲慘的記憶,到底應該被保留還是遺忘?實體的遺址應該被整修變成咖啡廳或觀光景點,還是讓它回歸自然?我自己寫到最後也沒有答案」。

寫作平台Matters與香港文藝復興基金會於2021年12月發起「在場.非虛構寫作獎學金」,為獨立寫作者提供獎金和編輯支持,每季獎金總額17500美元(約新台幣50萬元),向全球華文寫作者徵稿。

第一季5件得獎作品,一等獎由趙雲「在未知中同行:MIRROR歌迷的連結」獲得;二等獎由戴伯芬「末代女礦工-張桂的生命故事」獲得;三等獎3名,分別為周雨霏「馴服與被馴服的:在拉薩繁育藏獒」、ScarlyZ「她們的AI戀人—真實或虛妄的愛」,以及陳映妤「煙硝散盡之後:從貝魯特到大馬士革路上」。(編輯:張芷瑄)1110611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地機族
172.30.1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