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擊刻風景」如期舉行 朱宗慶:堅定面對疫情

2022/5/19 16:47(5/19 19:16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趙靜瑜台北19日電)面對疫情,朱宗慶打擊樂團「擊刻風景」音樂會將如期自27日起演出。樂團創辦人朱宗慶表示,樂團以賴德和新作「不聞鐘聲,唯有風雨」的「風雨」象徵不安外在,鐘聲帶來祥和,鼓勵彼此一起面對挑戰。

朱宗慶接受中央社專訪時表示,「擊刻風景」音樂會是打擊樂團的年度公演節目之一,曲目經典與創新各半,多媒材在音樂會上流暢交融,再加上名家董陽孜書法與影像設計周東彥的多媒體呈現,充滿聽覺與視覺彼此觸發的聆賞享受。

國家文藝獎得主作曲家賴德和新作「不聞鐘聲,唯有風雨」反映了世界現況,也可以說是朱團面對疫情的正面宣言與自處之道。朱宗慶表示,「不聞鐘聲,唯有風雨」這個標題,源自2年多以來全世界受困於疫情,鐘聲象徵祥和,風雨是不安的外在怒濤,透過打擊樂的詮釋,展現未來曙光。

賴德和在樂曲解說中表示,他認為自處之道來自佛祖「拈花微笑」,「仔細觀察,花草樹木所有自然萬物以及人造文明,甚至日月星辰的運動軌跡,它們都具有相同的秩序和結構。」透過音樂會演出,也是告訴觀眾在「風雨」過後,「鐘聲」即在不遠處。

朱宗慶表示,樂團每場音樂會都力求突破,董陽孜老師的書法如果與打擊樂合作,可以有更多不同的火花,樂團邀約賴德和周東彥加入,創作出這首結合書法、多媒體和打擊樂的作品「不聞鐘聲,唯有風雨」。

「不聞鐘聲,唯有風雨」結合了董陽孜的書法作品「無聲的樂章」,董陽孜曾與爵士樂合作,她非常期待這次的搭配;至於周東彥,他在面對已有多種多媒體版本的「無聲的樂章」,決定返璞歸真,不再大量使用電腦技術,而是將董陽孜的書法印在賽璐璐片上,再由他擅長的詩意光影,製造出獨有珍貴的「手工感」。

另一首與多媒體結合的擊樂作品,是赫曼.柯肯的「拼貼風景」,2011年與2012年曾在台灣演出,這次則由周東彥全新創作多媒體,展現盎然新意。其他曲目還有楊祖垚的「隱形循環」、黃思瑜的「女媧」等等,在影像不會強過音樂的前提下,每一首曲目都有多媒體設計搭配。

藝術反映真實世界,朱宗慶表示,這次音樂會所選曲目,不約而同、或多或少地反映出藝術家對於當代人類近況的所思所感,「在疫情期間,人與自然的關係,以及疫情所帶來的困境,也都為我們帶來許多反思。」

朱宗慶表示,要維持如常,又要因應疫情時刻應變,「我們將音樂會做到最好,但這次是樂團從來不曾出現過的最差的票房,但團隊沒有喪志的權利,無論如何,還是要積極面對挑戰,並祈願疫情早日平息」。

朱宗慶打擊樂團「擊刻風景」音樂會27日在台北國家音樂廳,6月3日在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音樂廳,6月4日在台中國家歌劇院大劇院演出。(編輯:屈享平)1110519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