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以藝術介入社會 李敏勇:台灣需要文化運動

2022/5/12 12:20(5/12 22:12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邱祖胤台北12日電)詩人、作家李敏勇今天獲頒行政院文化獎,他表示,文化運動才是真正建構1個國家的主要力量,「文化是咱的靈魂,若不能追求靈魂,進而從文化、社會中找到激勵人心的花朵,則無法建立真正的國家」。

李敏勇接受中央社記者專訪時指出,得到這個獎,心中固然感到高興,但更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被廣泛閱讀,台灣社會能更注重文化層面,「台灣歷經特殊的歷史,變成比較經濟導向的社會,崇尚物質主義,但文化才是最重要的,希望台灣在文化上能有真正的覺醒。」

李敏勇表示,台灣當前問題是沒有文化運動作為內涵的政治改革,儘管做為1個民主國家,台灣已具有表面的形式,可是生活在這裡人民對國家意義是否具有共同的體認?他認為不見得,唯有透過文化的力量,才有可能凝聚共識。

李敏勇生於公元1947年生,那一年發生228事件,是在前人犧牲的斑斑血淚中成長一代,他仍記得就讀高雄中學時,老師指著面對運動場教室牆上的彈痕,提起228事件,那時就在他心裡種下反省的種子,但台灣社會真正開始面對這個事件,民間是從1987年開始,政府是從1997年,等於是在事件發生的40、50年後才去回顧這段歷史,等於失去立即面對及反省歷史的機會。

他認為自己有責任探究228事件背後的意義及精神,期許228的死滅記憶能夠再生,因此寫了許多相關的詩、散文及小說,更在1990年代約集30多名出生於228事件那年的有志之士,組成「四七社」,參與台北228紀念館的籌備,同時號召文化藝術界的朋友發展相關文化運動。

「這是屬於我個人的自我救贖,詩人一方面要能把握及忠於藝術的性本質,另一方面也要能介入社會。」李敏勇認為藝術不能脫離社會,詩人應該要積極工作,與社會產生聯結。

李敏勇不只寫詩、以詩介入社會,近年更出版以故總統李登輝、故總統府資政彭明敏2位對台灣民主卓有貢獻的政治人物為主角的歷史小說「夢二途」。

李敏勇說,這2人同為1920世代的台灣知識分子,1位是農經學者,1位是政治學者,「李先生有一種社會主義性格,彭先生是自由主義者,兩人個性上有很大的差別,但他們都有『台灣夢』,對台灣的未來有他們的想法,也扮演了各自能貢獻自我的角色。」

李敏勇強調台灣需要1場文化運動,「曾有學者研究何以1990年代東歐許多國家可以在一次選舉就改變政治體制?一是因為他們很早就具有市民意識並進入市民社會,二是教會成為政治異份子的庇護所,教會也讓人民的苦難得以從信仰中解脫,三是文學跟藝術帶來的薰陶。」

李敏勇說,台灣長期被殖民,養成逃避性的國民性格,不少人仍缺乏市民意識,不認為是國家主人,一切仰賴國家體系照顧。

李敏勇指出,「我們需要從近代意義的人格養成跟國民形塑的角度去認識近代意義國家,進而形塑一個理想的共同體條件,而不是執著於誰來執政。台灣社會要停下來好好想一想,如何延續百年前台灣文化協會提出的課題,推動一場屬於現代台灣的文化運動。」(編輯:戴光育)1110512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工廠裡人間國寶 百歲漆藝家王清霜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