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攜手雪梨雙年展 台灣原民藝術家登開幕週
(中央社記者王寶兒台北14日電)文化部駐雪梨辦事處文化組攜手雪梨雙年展,支持排灣族藝術家阿儒瓦苡.篙瑪竿(武玉玲)以新作參加第23屆雪梨雙年展,該雙年展今年也首度於開幕週舉辦台灣焦點活動。
文化部今天發布新聞稿指出,阿儒瓦苡.篙瑪竿此次以全新大型裝置藝術「觸摸:記得我們的關係感」(Semasipu–Remembering Our Intimacies)參加第23屆雪梨雙年展,同時她也是自2020年C0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爆發後,第一位親赴澳洲參展的台灣藝術家。
文化部駐雪梨辦事處文化組除支持台灣藝術家參展,11日在雪梨沃許灣藝文特區第2/3號碼頭(Pier 2/3 at Walsh Bay Arts Precinct)也和主辦方聯合舉辦台灣焦點活動(Taiwan Spotlight Event),阿儒瓦苡.篙瑪竿並於藝術家座談活動中分享創作理念。
雪梨雙年展董事安.芙拉娜根(Anne Flanagan)表示,阿儒瓦苡.篙瑪竿為雪梨雙年展首位展出的台灣原住民藝術家,而本屆也首度與駐雪梨辦事處合作,特別感謝文化部及駐雪梨辦事處的協力。此外,她盛讚台灣焦點活動是雪梨雙年展開幕週最好的結尾,未來也希望繼續合作。
駐雪梨辦事處長范惠君表示,藝術家阿儒瓦苡.篙瑪竿及獨立策展人彼勇.依斯瑪哈單此次參展,創下將台灣原住民藝術首度帶入雪梨雙年展的傲人成就,並展現台灣民主多元的軟實力。
阿儒瓦苡.篙瑪竿此次參展作品,源自被風災摧毀的原鄉屏東大社部落,她集結部落婦女及耆老共同完成的拓印,並縫製起來,如同記錄遺址。
提及當初何以想到以拓印的方式轉化為藝術行動,阿儒瓦苡.篙瑪竿表示,從2014年開始自覺,「我們在新的土地上,不再像過去在舊部落一樣,整個生活型態跟規範都已經改變了,開始自覺我們該留住、記住什麼,還有什麼我們可以做的事情。」
阿儒瓦苡.篙瑪竿說,這些記憶驅使她重回原鄉部落開始實踐藝術行動。拓印代表的是排灣族語Semasipu,意思是「觸」、「摸」,「過去在外地工作,回部落的時候,一回到家,老人家會自然拉著你的手,輕輕地親吻你的手背說,我的孫子、我的孩子好久不見,你還記得回來看看我,你沒有忘記我的叮嚀,意思是說,你要常常回頭看看,你才不會迷失。」(編輯:張雅淨)1110314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