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興古厝修復開工 金縣府:產權不明古蹟動土首例
(中央社記者黃慧敏金門縣15日電)擁有226年歷史的金門金沙鎮縣定古蹟官澳藏興古厝修繕暨活化工程開工典禮今天舉行。縣長楊鎮浯表示,這是共有人過半且持有部分過半動土古蹟的首例,意義重大。
動土典禮在官澳藏興古厝前廣場舉行。楊鎮浯致詞時表示,本案是產權人不明時可以動土古蹟的首例,未來可以適用到其他類似案子,意義十分重大。
楊鎮浯表示,以前金門人生活艱困,不少人下南洋打拚;到了修復古厝時常無法得到全部所有權人的同意,而無法進行。這次中央同意引用民法第820條第1項規定,「應以共有人過半數及其應有部分合計過半數之同意行之」,藏興古厝修復工程才得以展開。
金門縣文化局新聞稿指出,藏興古厝由世居官澳的楊氏宗族岑兜派下的第17世楊廣理,始建於清乾隆50至60年間(1785~1795年),至今已有226年歷史。雙落雙護龍的建築格局為地區少見,後落大展步做法與內部棟架精美也為金門罕見,具有地域獨特性及建築藝術價值。
新聞稿指出,金門楊氏17世楊廣理(清待贈徵仕郎),18世楊耿光(清雍進士),19世楊伯孔(清太學生),三代經營鹽場、當鋪、釀酒場、榨油場、魚塭等事業致富。於是雇工耗時10年,才籌建完成這棟古厝。早期地方俗諺「官澳富,藏興厝」及「上藏興,下當鋪」,就是展現當年藏興古厝楊氏家族派下族人的興旺榮景。
文化局指出,民國38年國軍退守金門之際,藏興古厝大廳堂曾提供做為游擊隊寢室使用,後來因為古厝年代久遠失修,族人皆先後漂台或遷居他處,現房屋主體頹廢不堪住居,僅在年節之日作祭拜祖先,族人短暫聚會場所。
藏興古厝後人張少貢和妹妹張碧珍今天回鄉見證古厝展開修復。54歲的張少貢受訪表示,他在這棟古厝成長,直到國中一年級遷居台灣;由於古厝空間很大,常住戶總有5、6家之多,住居人口數約50人,他們家是最後搬離的族人。
現長居新竹的張少貢經常會回鄉參加冬至祭祖。他今天看到入口處的石磨說,這是以前過年做粿的器具;再步入古厝看到右邊小廂房說,這是兒時玩捉迷藏的地方。他說,對古厝充滿了溫暖記憶,很樂見看到縣府修復,並表示願意配合縣府對古厝修復的規劃。
藏興古厝位於金沙鎮官澳聚落東側位置。文化局指出,「官澳」名稱的由來有兩種說法,一說是此地是金門本島與同安縣城間官方傳遞文書時所必經之地,為海陸交通之咽喉,也是官方傳遞文書通行的港澳,所以取名「官澳」。
另一說法是,根據「湖尾楊氏族譜」資料記載,官澳楊氏始祖楊亮節是宋帝昺舅舅,在宋末護主南下,功敗垂成,於是移居浯島寶珠石下。楊氏為表明自己是宋室的官宦人家,而移居此港澳之地,所以名為「官澳」。
文化局表示,這種說法是在強調官澳楊氏家族先祖楊亮節到此地的事蹟,成為地名的起源,以「官」字來命名,背後意味著楊氏族人祖先曾在宋朝為官的經歷。
金門宗族意識濃厚,楊鎮浯說,來到「自己」的地方,看到珍貴的資產即開始動土,分外開心。縣府共投入新台幣3050萬元修復藏興古厝,預計111年11月完工。(編輯:謝雅竹)1101115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