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人權日特展 重現白恐時期海外救援故事

2020/12/10 12:19(12/10 12:51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鄭景雯台北10日電)國家人權博物館今天推出「釋放台灣政治犯—海內外人權救援展」,聚焦台灣1960至1992年白色恐怖期間的海內外人權救援歷史,也首次展出人權救援者艾琳達與前民進黨主席施明德的結婚禮服。

今天是國際人權日,國家人權館透過「釋放台灣政治犯—海內外人權救援展」,回顧白色恐怖時期海內外救援的歷程及案件,展覽中展出許多珍貴原件,包括「自由中國」及「台灣政論」等刊物。

另外也首次展出美麗島時代的三色彩帶、艾琳達與施明德的結婚禮服、日本人權救援者三宅清子贈予人權工作者梅心怡的手繪圖等重要原件。

海外救援者白衛理(Willi Boehi)表示,1985年他從天主教白冷會派到台灣負責報導業務,到了才知道台灣處於戒嚴時期,「我不是來台灣報導藍天白雲的」,對於人權議題的重視、高雄事件的報導,也讓他受到警方矚目。

他也分享美麗島大審時的經驗,當時雖然開放外國記者,卻不讓聽得懂中文的記者進場,因此他的報導是靠著許多家屬提供情報寫出來的,「這些家屬的勇敢與堅持是我最動容的精神,也成為鼓勵我持續投入的動力,所以不要謝謝我,要謝謝他們。」

展覽透過4大單元,帶出從1960年代起出現零星救援行動、到1970年代國際救援網絡逐漸成形、再到美麗島事件的救援高峰,以及後美麗島時代國際壓力與國內改革聲浪促使台灣邁向民主的過程。最後以第5單元「援力跨國隊」介紹海內外重要救援團體及人權工作者。

「釋放台灣政治犯—海內外人權救援展」,今天起至2021年5月2日在人權館景美園區兵舍六號展出。(編輯:張雅淨)1091210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