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六龜日式老建築池田屋 昔日風華再現
(中央社記者程啟峰高雄23日電)屋齡90年的高雄客運六龜站,原名「池田屋」,是六龜唯一具歷史建築身分的日式老屋。今年3月透過山城再造,原本破敗傾頹建物改造「六龜故事館」,現已逐漸修復重現當年風貌。
依高雄市政府都發局都市開發處長資料,日據時期,六龜就是採樟及林業重鎮,日人池田兵太郎於1929年建立池田屋作為旅舍,做為外來日人及日警的招待所與休息處。1961年轉由高雄客運公司承購,作為客運站使用,此後50餘年,肩負起六龜、茂林、桃源等地住民聯外交通轉運樞紐。2003年9月8日登錄為歷史建築。
都發局與六龜區公所攜手推動「六龜之心」山城再造計畫,營造城鄉特色,目前正著手修復昔日六龜對外交通門戶-「池田屋」,傾力推展歷史古屋再生及城鄉創生。
都發局委託建築師劉金昌進行池田屋歷史建築修復及再利用規劃設計,以2004年原縣府時期的調查研究為基礎,發掘出許多隱蔽於老建物的獨特文史價值,如以荖濃溪卵石及溪旁所生菅莖為材料,製作房屋的布基礎及牆體。
此外,以漿砌卵石及編菅莖夾泥的特殊工法施作,也有別於一般日式木造建築的磚造布基礎、編竹夾泥牆體等型式,在在彰顯出池田屋起造時,地處偏遠、資源匱乏的時空背景,除了軸組立柱採用台灣檜木,木屋架更大幅使用二手材料,獨特的就地取材建築方式,也可見一斑。
劉金昌表示,池田屋面積約266平方公尺,有南、北、東棟及玄關,形狀類似ㄇ字形建築,為充分尊重老屋承載的歷史意涵,修繕工作也遵循原形貌、原工法的修復原則,此外,構件修復也重於更新材料,同時適度開放工法,以充分展現歷史建築特色。
為讓民眾體驗文資建物修復技術,了解歷史建築故事,都發局今天與六龜區公所共同舉辦「池田屋修繕」導覽解說,透過實地走訪,體會六龜歷史建物的演變與文史意涵,同時也帶動在地居民對鄉土情懷的了解。
劉金昌也為走訪歷史建築施工現場的民眾,詳細說明匠師如何剝除梁柱油漆,重現木材原貌及顏色,又是如何悉心將屋頂回復為日式黑瓦,更以檜木立柱續接方式修復軸組台,無處不在的細膩巧思,也讓現場民眾嘆為觀止。
六龜區長楊孝治表示,為使老街再拾生機,將成立營運輔導團隊,引進在地居民或社區人文協會投入懷舊產業、特色商店,並結合彩蝶谷生態,透過遊程規劃,讓旅人認識六龜之美,體驗在地濃厚的人情味,進而帶動年輕人回鄉,活絡地方經濟。
六龜圖書分館主任王鵬字說,池田屋周邊是六龜舊時最熱鬧的老街區,聚集北部遷移而來的客家族群,從事採樟製腦工作。池田屋見證六龜地區的開發歷史,同時保留移工、求學者及住民的共同生命記憶,是碩果僅存的日式旅社建築,更顯彌足珍貴。
六龜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柯新武憶及兒時記憶中的六龜街區,往昔的華南街因興建南橫公路工程及山林伐木興盛,他的母親因而購入當年的華南閣酒家,改為金山旅館,提供旅外人士住宿,此刻池田屋展開修繕工作,保存六龜文化,也讓在地人看見六龜昔日風華再現的希望。(編輯:孫承武、黃世雅)1081123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