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誠品回顧台灣書系文化 馬世芳談1990年代氛圍

2019/7/3 16:22(7/3 16:51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陳政偉台北3日電)誠品30週年在誠品信義店打造「未來編輯室」,以4個時代回顧台灣獨特「書系」文化。樂評人馬世芳表示,1990年代資訊爆炸,充滿符號消費行為,年輕人也正形塑自我意識。

誠品信義店規劃「誠品30信義藝術計畫」,在3樓Forum打造「未來編輯室」,以四大時代1980、1990、2000、2010年膠囊裝置呈現,邀請導演王小棣、樂評人馬世芳、部落客宅女小紅、插畫家Cherng,分享對於企劃各年代書系的想法。

談到規劃1980年代書系,王小棣表示,如果時光倒回,記得當時回國看很多台灣小說,有作家楊逵、朱西甯、林雙不、許地山等人,剛開始教書她也常要求學生用黃春明的短篇小說來分鏡。

王小棣解釋,她閱讀較多歷史相關書籍,大部分是為了撰寫中的劇本做功課,有些是喜愛作者對當時庶民生活、社會習俗的描述,或是想看作者對時代起伏變革的分析。還有兩類型則屬於個人偏好,一是推理小說,二是哲學或社會學的論述。

馬世芳則提到,90年代是年輕人第一次全面性接收「符號消費」的時代,整個社會氣氛相當浮躁,政治上有野百合學運、台北市長普選、總統直選,同時還經歷了泡沫經濟時代股票狂飆又崩盤,消費文化的生態改變很大,例如電視廣告有跳躍性成長。

他說,年輕人在這樣充滿期待和好奇,以及資訊爆炸、商品分眾消費行為慢慢建立的時代中,努力尋找屬於自己的標籤。

馬世芳認為,年輕知識分子當年讀「當代」雜誌大量譯介的傅柯及結構主義、法蘭克福學派、新馬克思主義、第三世界國家發展理論、解放神學、文化研究、後現代主義,其實都是想要解釋台灣知識青年在後解嚴時代面臨的處境與焦慮。

他說,以前受知識分子輕蔑,認為土俗的庶民文化,在90年代變成最潮的標誌。隨著消費文化愈來愈熱鬧,關於流行文化的論述,在90年代也變成顯學,像是新台語歌風潮及唱片市場爆炸性發展,還有突飛猛進的電視廣告,以及輕文學的流行,這些以前知識分子不太花時間論述的東西,當年都變成嚴肅刊物大篇幅探討的專題。

馬世芳提到:「我自己是用了整個90年代才明白,這個小島的文化風景,是無法用單一座標去理解的。」

若要企製1990年代書系,馬世芳表示,「對談」是不錯的選擇。1990年代報紙副刊經常邀請不同文化領域的人物對談。只要編輯的想法夠好,再艱難、再冷門的主題,通過口語的轉譯,再融入敘述者的個人生命經驗,都會變得引人入勝。

此外,馬世芳提到,或許可找跨領域人物對談,比方請畫家談台灣史,請電影人聊政治,一本書集中一個主題;對談人、提問者、編輯也都要費心挑選。(編輯:張雅淨)1080703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72.30.14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