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柏楊具實踐精神 作品持續感動讀者

2018/4/29 18:03(4/29 18:25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羅苑韶台北29日電)柏楊逝世至今10週年,作家向陽今天指出,柏楊在追求人權的路上,不只是批判者更是實踐者。中央大學文學院長李瑞騰表示,柏楊作品持續被閱讀並感動讀者,應重新被召喚。

柏楊1920年出生在河南,1949年來台,逝世至今10年。遠流出版社、世新大學新聞系和國立台南大學柏楊文物館今天在台北華山文創園區,舉辦「十年回首憶柏楊」紀念會,介紹柏楊涉足文學、人權領域的精彩一生。

紀念活動下午場由世新大學新聞系助理教授羅禾淋擔任策劃,邀請不同世代作家,以「柏楊精神與台灣文學」及「柏楊精神與台灣人權」為題,舉辦兩場講座。

向陽表示,被稱為台灣魯迅的柏楊一生與文字為伍,因經歷過近10年的政治牢獄而關注自由、人權與尊嚴等議題。柏楊思想的亮點體現在他對傳統的反思性批判上,他將奴性極高的中國傳統文化謔稱為醬缸文化。

「人權的伸張,魯迅沒做到,但柏楊做到了」,向陽認為,柏楊不只是批判型知識分子,更是實踐型知識分子,晚年投身人權教育。

重視實踐的柏楊不畏當時國民黨的政治高壓,用尖銳和犀利的筆風,冷嘲熱諷統治者的合法性。與談人文化總會副秘書長張鐵志說,「柏楊入獄是我政治啟蒙的關鍵」。

張鐵志指出,1998年柏楊推動綠島人權紀念碑的興建,這是台灣轉型正義重要時間點。但20年過後,社會對轉型正義仍充滿誤解與濫用,「轉型正義是為了真正地前進,因此需要認識與反省過去」。

代表青年世代的作家吳曉樂則認為,在現今社會中,依然存在醬缸文化,當人們拒絕思考人權時,就會從醬缸文化中找理由麻醉自己,「為除去思想上的怠惰,柏楊依然是重要的指標」。

代表年輕輩的作家朱宥勳和舊香居書店店主吳雅慧印象最深刻的柏楊作品是「異域」,透過視訊發言的朱宥勳特別提到這本書介於報導文學和小說引發的爭議。

李瑞騰表示,要從柏楊寫作的時代和空間來看他選擇的敘述方式,從歷史架構來看,它的文類變得不重要。

他說,我們應驅散煙霧,找出真正的柏楊。他舉柏楊紀實作品「寶島長虹:記挺拔雄偉的台灣中部橫貫公路」為例,記載榮民和工程師投入橫貫公路的建設,成為研究橫貫公路的重要史料。

這本小書並未收入柏楊全集,李瑞騰說,研究人員應重現柏楊被隱藏的部份。

李瑞騰表示,柏楊1950年代的小說寫生活困苦的大陸來台人士,呈現巨變後的流離現象;又勤寫雜文抨擊社會不公不義,歷史散文也很精彩,他的作品持續被閱讀,並感動讀者,這是最重要的。

至於現在是否還有人讀柏楊,吳雅慧說,持續有人抱著景仰的態度到書店,問找柏楊的原版書。不可諱言的,年輕人已和柏楊有距離。柏楊的著作多且廣,現代讀者需要以不一樣的思考方向和作法看柏楊,有心人仍可以不同面向去發揚柏楊。(編輯:方沛清)1070429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