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凱麟哲學工作筆記 思想影像讓眼球骨折
(中央社記者羅苑韶台北15日電)走進楊凱麟的哲學工作筆記「虛構集」,聽他以哲學老師的口吻說,每一篇都在捕捉日常生活裡震撼的影像,這些思想影像要讓眼球骨折,擴大觀看事情的差異度。
在大學裡教當代法國哲學,楊凱麟說話謹慎選擇字詞,哲學已經深入他的骨子裡,他在回答問題前,滿腦子想的都是如何辯證。
「這個問題的回答方式有很多種,我選擇哲學思考的一種...」他開口說話時,腦子裡已經繞了不知好幾圈。
楊凱麟在聯經出版「虛構集」,不是一般定義的小說,他要呈現的是「思想影像」,透過語言的變形和背叛,看到本來不存在的視覺觀點。
本書第一篇場景是哲學家尼采1889年1月3日在義大利都靈街上引發公眾騷動,呈現「尼采變成不是尼采的那個悲劇性轉折,當下的時空狀態」。
楊凱麟並不是要寫一本普通哲學的書,場景接著便跳到排練時的音樂廳、公路、花蓮老旅館、滑雪地、家庭。
他描寫年輕女子在沒人的黑暗女廁前,與擋在門口身形碩大男子的對峙;遭警察攔查的失業男子暴走奪警槍,失業男子一旁小女兒目睹父親與警察交火……這些「瞬間」在他的筆下擴大。
他說:「凝結的時間和空間裡,發生了什麼事,其實在這0.1秒前,時間和空間已飽脹到充滿了接下來發生事件的所有元素。」
楊凱麟說,要做的不是單純白描聽到的及目睹的事件,而是企圖調度語言場景,例如看到青春正盛的身體,卻立刻把時間拉到久遠後的腐朽,戲劇性的翻轉,「讓極度悲傷變成極度的快樂,極度的性慾變成極度錯亂。」
哲學在現代人的生活究竟可扮演什麼角色?楊凱麟表示,哲學讓人面對日常生活,仍能感到震撼、刺激,仍能有驚豔的事物。
「看世界的方式因此和別人不同,讓自己和世界建立獨特的關係」。
他引用法國哲學家福柯所說,要靠語言和藝術的創作才有可能讓人自平庸的日常生活裡逃離。1061215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