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支持 3文化遺產科委會在印度交流
(中央社記者康世人新德里9日專電)國際文化紀念物與歷史場所委員會大會相關會議正在印度舉行,在文化部文資局支持下,組織檔案、防災和結構3個科學委員會在大會場邊舉辦會議,讓各國專家有機會交流。
聯合國推動世界文化遺產最主要的諮詢機構國際文化紀念物與歷史場所委員會(ICOMOS)12日到15日在印度新德里舉行3年一次的大會,但大會會前會已於8日到11日在新德里展開。
在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贊助支持下,組織文化遺產檔案國際科學委員會(CIPA)、國際風險防範科學委員會(ICORP)及國際建築遺產分析與修復科學委員會(ISCARSAH)在大會場邊共同召開平行會議,共有來自世界各國百餘位專家與會,會議持續到晚間。
在這場平行會議中,有包括來自葡萄牙、印度、美國、日本、澳洲、土耳其等多國的專家發表與文化紀念物與歷史場所的風險防災、檔案和結構相關論文及演說;同時也分享自己國家的一些成果。
文化部文資局局長施國隆在致詞時介紹,台灣從1982年開始制訂文化遺產相關法律,且又因台灣地處颱風、地震等災害地帶,特別重視防災相關措施及系統,台灣很榮幸能夠支持由CIPA、ICORP、ISCARSHA等3個科學委員會共同舉辦的平行會議,希望透過各國專家的交流,為相關領域做出貢獻。
文化部這項舉措,也是響應ICOMOS在2015年年會做出「鼓勵各個專業科學委員會間的交流合作」的決議。
CIPA主席喬果普洛斯(Andreas Georgopoulos)、ICORP主席吉格阿蘇(Rohit Jigyasu)和ISCARSAH主席阿倫(Gorun Arun)在致詞時,除介紹自己的組織及相關業務外,也感謝替平行會議穿針引線的中國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研究中心主任閻亞寧和文化部的協助與贊助,才能有機會讓3個科學委員會的專家一起交流。
今年的ICOMOS大會暨研討會,以「文化遺產與公民權」為宗旨,探討遺產整合與都市永續發展的遺產管理、文化遺產創建和平與和解的角色、在數位賦權下的文化資產保存與詮釋,及探討人類與自然文化遺產間的複雜關係等議題。
台灣這次有交大、中原、東海、師大、金門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屏東大學、逢甲、東華和台北藝術大學10餘所大學共20多位專家出席ICOMOS大會和研討會,發表20多篇論文;駐印度代表處也派科技組長陳和賢出席,協助訪團順利舉辦活動和發表論文。
此外,文資局還特別在會場舉辦「台灣文化資產的多樣性與轉化」特展,與來自全球各地專業人士交流,呈現台灣長年投注於文化遺產保存,與關注國際文化遺產議題的努力與貢獻。1061209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