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紙風車推藝術待用券 敢於造夢散播愛

2017/10/17 20:33(10/17 20:41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汪宜儒台北17日電)因為執行長李永豐一個多月前的一句話,經過緊鑼密鼓的籌備與沙盤推演後,紙風車即日起就推出「紙風車藝術待用券」計畫,看來有點驚喜突然,熟識紙風車的人卻應該都不感意外。

紙風車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柯一正在宣告記者會上回憶,十年前,李永豐拿著紙風車319的企劃書找上門,說要去台灣各地免費演戲給孩子看,「那時我癌症化療結束正在靜養,看著計畫,只覺得不可能,我當時就想,反正我這病也不知會不會好,搞不好這計畫演個50場就沒了,既然如此,就執行吧。」

過程中,紙風車團隊遭受的流言蜚語沒少過,批評質疑也不少,為了堅持不收受公部門經費,團隊鞠躬哈腰各地募款,吃閉門羹是家常便飯。

豈知,這樣的計畫持續至今,紙風車團隊帶著國家劇院級的演出,整個台灣已演遍兩輪,累積超過638場的演出、140餘萬的觀眾人次,甚至還衍伸出後續「台灣鄉村卡車藝術工程」,號召了更多表演團隊參與下鄉演出,能量驚人。另一方面,正因長年的戶外演出與相關行政事務的處理,紙風車團隊的應變能力與機動性十分強大,待用券的計畫才能推展成行。

這次推出「紙風車藝術待用券」,延續的同樣是下鄉演出的分享與溫暖精神。但柯一正坦言難度高、自己不敢看好,但懷抱希望。

「我佩服李永豐有勇氣,最初把表演從劇院帶去戶外分享,現在要把這一切帶回劇場,延續的仍是同樣的分享概念。我想這是能夠延續劇場生命的方式,也是讓傳統高堂之上的劇場更友善、更親切。」

對於這樣的計畫,紙風車內部工作人員也有疑問,諸如:如何認定領用的資格?如何避免有心人佔去愛心資源?李永豐只回了一句:「幹嘛因為防弊就設了一堆限制。」

柯一正也說,「如果真有騙子拿了票,但他坐進了劇場,那也是好事,因為我們也成功讓他體驗到了藝術,我們的立意良善,是愛與藝術的分享,相信是可以擴散出好的能量、良性循環。」

柯一正記得導演吳念真分享過一個故事,讓他很感動,演出「人間條件」時,有個陌生人寫了訊息給吳念真,說父親是個工人,國家戲劇院與音樂廳都是父親參與建設的,但蓋好後,就再也沒進去過。

他說,後來吳念真跟那位陌生人見面並邀請父親一起看戲,「當下那種氣氛,是很動人的,你會知道很多人沒機會進劇場,也許對他們是一個夢想,透過待用券的機制,我們讓更多人有機會接近、圓夢,讓更多有能力的人,有機會分享。」1061017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72.30.14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