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AI復活成一門生意 伴隨法律問題引發關注
(中央社台北19日電)隨著生成式AI技術發展,各式運用也如雨後春筍冒出,以AI重現往生者的「AI復活」近期在中國成為一門生意,一支影片要價人民幣數百元到上萬元不等。然而衍生的法律問題,同樣引起關注。
已經過世的藝人李玟、高以翔等人,近期被中國的網友「AI復活」,相關影片在社群平台上轉傳引起議論。有人認為此舉能夠撫慰生者,然而更多的批評指出冒犯往生者、不尊重家屬。
事實上,被「AI復活」不只名人,目前在中國以有專門從事「AI復活」的企業,並且提供客製化服務,製作相關影片,依內容與呈現效果收費人民幣數百元至上萬元不等。此外,也有企業宣稱能夠製作出及時文字或視訊聊天的AI。
綜合澎湃新聞、揚子晚報,在中國,「AI復活親人」已經形成了初步產業鏈,有代理或者專門人員負責製作、發布影片吸引客戶,還有專門的業務與有興趣的客戶接洽並溝通、簽約。有些業者更會提供專門價目表供客戶參考。
有人抓準這樣的「悼念商機」成立專門公司接案,成立不到一個月已經接了數百單。
報導引述一名從2019年開始從事「AI復活」事業的業者孫凱表示,因為懷念自己的母親,於是自行利用AI技術將其「復活」,實際看到成品之後,思念和悲傷情緒也緩解了許多。以此為契機,他開始從事「數位永生業務」。
孫凱說,公司創立至今已服務了超過7萬人,目前其「數位永生」產品對外統一標價為人民幣9800元(約新台幣4萬3120元)。
除了企業化經營外,也有不少個人接案者從事這類的服務。
然而這類技術應用雖然可以滿足情感需求,然而卻也面臨侵權、隱私權洩露等諸多隱患。
報導引述北京市華一律師事務所律師楊曉表示,如果是依近親屬請求,通過AI技術加持,滿足寄託哀思需求,無可厚非;但如果未經親屬准許,這種採取AI技術「還魂」的做法,面臨著侵犯逝者的肖像、名譽、隱私等「人格權益」的法律風險。
此外,未經親屬同意,將已故名人藉由「AI復活」後用於營利等商業活動,也將構成侵權行為。
北京市信凱律師事務所律師張亞麗認為,AI復活雖然可以彌補人們的情感缺憾,但另一方面,也讓可能讓人更難割捨親人的離世,更難從痛苦中脫離。(編輯:吳柏緯/邱國強)1130319
- 2025/01/20 17:06
- 2025/01/20 09:57
- 2025/01/19 12:29
- 2025/01/18 12:14
- 2025/01/17 19:26
- 2025/01/17 15:38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