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中國非銀行支付易成犯罪溫床 2024實施新監管

2023/12/17 17:12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台北17日電)中國行動支付發達,當前非銀行支付機構年交易量已超過1兆筆,但存在違法挪用資金、提供電信詐騙資金轉移通道等情事。官方為防範金融風險,明年5月起將實施相關監管條例。

新華社報導,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日前簽署國務院令,公布「非銀行支付機構監督管理條例」,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

中國人民銀行網站今天發布司法部與人行負責人有關此條例的「答記者問」。

文章指出,當前,支付機構年交易量超過1兆筆、金額近人民幣400兆元(約新台幣1760兆元),分別占全國電子支付業務總量的約8成和1成,日均備付金餘額超過2兆元,服務超過10億個人和數千萬商戶。

文章說,中國人民銀行為防範風險,推動支付機構備付金集中存管,斷開其與商業銀行直接連接,督促大型支付平台企業支付業務整改。

但同時,一些支付機構違規經營的現象仍時有發生,如:違規挪用用戶資金,洩漏或者不當採集、使用用戶訊息;個別支付機構鋌而走險,為電信網路詐騙、跨境賭博等違法犯罪活動提供資金轉移通道等。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請輸入正確的電子信箱格式
訂閱
感謝您的訂閱!

文章說,這次公布的「條例」,將監管實踐中行之有效的制度上升為行政法規,進一步夯實有關支付機構發展的法治基礎,明確中國人民銀行的監管職責、監管措施及風險處置措施等。

「條例」內容包括嚴格准入門檻,設立非銀行支付機構應當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明確支付機構不得挪用、占用、借用客戶備付金,不得偽造、變造支付指令;加強用戶權益保障,保障其知情權和選擇權、個人資訊等;加大對嚴重違法違規行為處罰力度,規定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編輯:張淑伶/李雅雯)1121217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72.30.14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