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激勵房市政策鈍化 上海中古屋交易降溫
(中央社台北12日電)中國騰訊房產今天報導,「認房不認貸」和限購局部鬆綁等激勵政策施行逾兩個月,上海9月房市雖掀起一波成交小高峰,但政策邊際效與時俱減,10月上海中古屋交易量走跌。
上海地產交易的榮枯被視為觀察中國房市指標,不過騰訊房產報導說,今年10月份,上海中古屋成交1.5萬餘戶,剔除非住宅物件,存量(既有)住宅的成交約1.3萬戶,再度低於上海中古屋1.5萬戶交易量的榮枯線。
上海10月住宅交易量未能延續8、9月的上漲趨勢,凸顯有關單位近來頒布的一系列激勵政策效應已逐步消化殆盡,顯示新政實施後真實的房市情況遠比設想更複雜。
資深房仲張宏超表示,新政之後,看房人數明顯增加,但熱度僅維持不到兩週時間,並說:「二手房價格殺得實在太狠了。買家都是照著原價的20%來砍價。」
劉明(化名)就是經歷上述「割肉痛」的苦主,他2013年在浦江鎮一帶購置套房,去年打算換屋而開價人民幣(下同)800萬(約新台幣3520萬元)求售,賣了一年乏人問津,最後接受仲介建議降至620萬再試試看。
王華(化名)不僅降價還虧本賣房,他2016年在徐匯華東理工一帶購置90平方公尺(約27坪)物件,去年10月成交行情近600萬元,如今僅以510萬元賣掉倍感心痛,因算上這幾年的房貸利息,幾乎賠掉當年買房的頭期款。
報導說,如今上海中古屋價格已降至2019年的價位,並喪失投資價值。
房產業界指出,認房不認貸政策雖提升市場掛牌量,但量多導致競爭加劇,賣家只能降價,於是政策利好變成「踩踏式利空」,而中古屋求售難,更不易取得置換新房的充足資金,拖累上海新房市場陷入死循環。
上海復旦大學房地產研究中心地產運營研究所所長蔡為民9月接受中央社採訪即表示,如果民眾收入沒有增加、就業沒有改善,很難透過這些措施達到長期穩定房市目標,這些房市激勵措施恐怕是「短多長空」。(編輯:曹宇帆/張淑伶)1121112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