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安法影響 香港民調:港人身分認同感創5年新低
(中央社台北23日電)香港民意研究所發布「市民身分認同民情總結調查」,結果顯示,市民對「香港人」身分認同感創5年來新低紀錄;「中國人」認同感則是3年半來新高。學者推估,這和港區國安法實施有關。
香港民意研究所前身為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21日發布「市民身分認同民情總結調查」。
據香港民意研究所新聞資料,該項調查於5月31日至6月5日期間以電話隨機訪問1000名講粵語的香港居民,調查實效回應比率39.8%。由受訪者對6個身分以0至10分評分,0分為絕不認同該身分;10分為絕對認同。
在6個身分當中,「香港人」評分最高,達7.77分,較半年前下跌0.17分,創2017年6月以來新低。受訪者對「中國人」認同感評分為6.52分,創3年半以來新高。在「香港人」和「中國人」身分對立比較下,有7成市民自認為廣義「香港人」;近3成市民自認為廣義「中國人」。
據美國之音(VOA)23日報導,香港伍倫貢學院社會科學院講師黃志偉在調查結果記者會上表示,在港區國安法實施後,牽涉身分認同等敏感議題時,部分受訪者恐擔憂自認為「香港人」會被懷疑對中國不忠誠,因此積極地回應與中國人相關身分認同選項。
黃志偉指出,由於近兩年移民潮,估計有數以萬計30歲以上港人移民外地,對於這次民調結果可能也有影響。
他認為,當局的雷霆手段只能夠止亂於一時,如何由亂入治、由治及興以凝聚人心,不一定要與國族身分認同掛勾。他以台灣經驗為例,國民黨政府在1947年228事件後,採取長達40年戒嚴統治,仍不能完全壓制台灣人的身分認同。
時事評論員袁彌昌在民調記者會上直指,從調查結果來看,市民對於作為「中國人」、「中華民族一分子」或「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都有相當顯著升幅;數字反映香港民主運動陷低潮。
袁彌昌說,離開香港的人都走得差不多了,「留下來的人」在心態、身分認同上必須有所調整。香港已經成為「中國的國際金融中心」,留下來工作的人一定要對中國有某一種看法,才可以立足。(編輯:李雅雯/呂佳蓉)1110623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