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門牌號碼代替身分 上海人在疫情中失去名字

2022/4/21 14:07(4/21 16:18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吳柏緯上海21日電)在封城之中,上海人不只失去了自由,連名字都消失。在社區的微信群組裡,不論是防疫群或團購群,每個人的身分與稱呼不再是名字「某某某」,而是自家門牌「幾之幾」。

對於上海人而言,近期微信中的群組除了工作、社交外,團購與防疫通報等群組數量大幅增加,而有別於強調「標示真實姓名」的群組,這類新增的群組則要求成員不要用本名,而是將在群組內的名稱改為自家門牌號碼,一方面是為了管理方便,另一方面則是避免非社區的成員混入其中,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用門牌號碼取代姓名,是封城之下上海人的日常生活一景。

一名和中央社記者住在同一個社區的台灣民眾表示,在這個社區已經住了許久,雖然平時會跟鄰居打交道,但認識與來往的人有限。然而疫情爆發以來,透過社區的防疫與團購群組,與鄰居的交流變得更加頻繁,原本不認識的人也因此認識了。「只不過,即便互動的機會增加,我還是不知道這些鄰居叫什麼名字,到現在也都只能用門牌號碼稱呼他們」。

根據記者觀察,不論是參與團購或是核酸檢測,相關的團長或志願者已經很習慣以編號稱呼住戶,例如在群組中時常看到「幾之幾請回報抗原結果」、「幾之幾請付團購費用」等句子。在這樣的情形之下,也逐漸將自己與「編號」連結,當聽到屬於自己的數字時,瞬間就能做出反應。

然而,也並非所有人都願意遵從這套疫情之下的不成文規定,因此時有衝突。

google news透過 Google News追蹤中央社

以記者居住的社區為例,日前曾發生住戶不願意將名字改成門牌號碼,而被其他人群起圍攻,懷疑他並非社區住戶,是別的地方派來搗亂的「間諜」,嚷嚷著要將他逐出社區群組。直到有同棟的鄰居「保證」這名住戶的身分,爭執才停歇。

一名曾經在社區組織團購群組的團長告訴中央社記者,由於社區人多,並不是所有人都認識,加上團購的團長必須承擔責任與風險,因此用門牌號碼取代姓名,確實是比較方便管理,而且藉由這樣的方式也能讓鄰居相互核實彼此的身分,「一開始確實會覺得怪怪的,但習慣後也覺得沒什麼不好」。(編輯:李雅雯)1110421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