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中國經不起失去美國資本市場 修法後關鍵是落實

2022/4/10 11:10(4/17 09:43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記者張淑伶北京10日電)中國日前公布將修法,消除海外監管機構取得中企審計資料的障礙。分析認為,中國經受不起失去美股資本市場,但修法不代表未來一帆風順,因中方「說到做不到」的不良紀錄多。

為了因應美方「外國公司問責法」生效後,中企在美股因為監管規則問題面臨退市風險,中方近期已展開修法。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2日宣布,與多部門對「關於加強在境外發行證券與上市相關保密和檔案管理工作的規定」進行修訂,對外公開徵求意見中。

部分輿論認為,如果中概股從美股全面退市,大不了回到陸、港上市。中國獨立金融學者賀江兵告訴中央社記者,這是完全不了解狀況。首先,海外上市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獲取外匯,再者,中國大陸和香港的資本市場規模和成熟度也無法取代美股。

賀江兵說,香港正在失去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功能,融資能力大幅萎縮,尤其今年外資金融機構撤資明顯;上海更不可能取代香港,當前中美關係不佳,「沒有美國支持,沒有任何國家地區能建立國際金融中心」。

中國近期針對境外上市企業保密工作的修法,明確了海外監管機構可透過跨境監管合作機制,獲得調查取證過程中必要的協助。

相關規定顯然是針對美國「外國公司問責法」中,需要看上市企業審計底稿的要求,而過去在中國,這些資料被認定涉及國家安全機密而不能直接交出。

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9日說,會加快推動企業境外上市監管新規落地,推動中美審計監管合作取得成果。

不過,賀江兵認為,他對於中企提供審計底稿並不樂觀,主要是中方一直存在法規和落實之間有落差的情況,「說到做不到的情況很多」,何況現在也還沒有跟美方達成協議,後續情況有待實際驗證。

他認為,在美上市的中國企業中,與政府關係密切的企業、軍民相關企業未來可能會在「外國公司問責法」的要求下退市。

在美國2020年底實施的「外國公司問責法」升高中概股退市風險、2021年中國官方對網路企業和補教業者重手監管的疊加因素下,多家中概股大跌。今年3月,又因為俄烏戰爭,中國立場偏向俄方,導致外資從俄羅斯撤走後進一步大量拋售中概股。

2021年以來,部分在美國上市的中企股價與高峰期相比下跌了90%。這些引發中國政府的重視,不得不出面表態並提出行動。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徐遠3月29日在微信公眾號「徐遠觀察」指出,中概股的發展是中國改革開放、參與全球化的體現,企業數雖少,但他們是中國與外部經濟關係的一個重要橋梁。

這篇文章指出,至2021年底,在香港上市的中國大陸企業累計1351家,總市值高峰期超過3兆美元(約新台幣86兆);在美國上市的企業累積約340家,總市值高峰期2.8兆美元。近年,中國企業每年海外股市上融到的資金,已經遠遠超過傳統的外商直接投資,成為中國經濟成長很重要的動力。

他還認為,中概股是維繫中美關係「鬥而不破」的紐帶,投資家巴菲特(Warren Buffett)、黑石集團執行長蘇世民(Stephen A.Schwarzman)等商界名人及高盛、摩根大通這些投資機構與北京關係良好,中概股一旦回歸,中國與西方就少了這一層重要紐帶。

徐遠並指出,長期來看,受「外國公司問責法」主要影響的是:在紐交所上市的13家中國國企,它們主要受制於官方訊息披露條款,這些企業約占中概股總市值25%左右,其他業務主要在中國、審計不規範的規模較小企業也會受影響。而市值占比約65%的中概股20家主要科技公司,已經實現比較成熟的國際化、財務很規範,所受影響相對小很多。(編輯:曹宇帆)1110410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