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立法會選舉4 / 改變忠誠廢物局面 親北京新舊建制派互補
香港立法會選舉在19日落幕,親北京建制派奪下幾乎所有席次。但本屆投票率創新低,究竟一般港人怎麼看待「完善」後的選制?而「新建制派」又將對香港政局帶來什麼影響?「愛國者治港」又對台灣有什麼啟示?值得一探究竟。
(中央社記者張謙香港21日電)香港立法會於19日改選,在新的選舉模式及泛民主派缺選之下,外界之前已預料當選者都是北京方面所期待的「愛國者」,但有別於過往,這次建制派有許多新人參選,形成新舊互補。
這次換屆選舉是在香港實施國安法及新選舉模式之後進行,按照相關規定,只有擁護基本法和效忠香港的人才能參選。
在香港國安法實施後,泛民許多核心人物遭到逮捕而未能參選,一些重要團體也自行解散,不能派人參選,剩下黨派包括民主黨和公民黨等,並未派人參選。
本屆選舉有154人報名參選,153人入閘,唯一被裁定參選資格無效的是功能組別醫療衛生界的劉子進,資格審查委員會指他在政府部門兼職,屬於「訂明的公職人員」,不符合選舉法令要求。
但社會上有人質疑,劉子進未能入閘的另一個原因,可能是他身兼香港護士協會中委;護協被視為泛民團體,曾支持「反送中」運動。
所以,這次入閘的參選者都符合北京方面所說的「愛國者治港」條件。
153名入閘者中,超過100人屬於建制派,以黨派區分,有民主建港協進聯盟、工會聯合會、經濟民生聯盟、新民黨和自由黨等。
除了建制陣營,立場或黨派不明確的有30多人,其中曾與泛民有關連的有12人,包括民主民生協進會前主席馮檢基、民主黨前副主席狄志遠、民主黨前成員黃成智,以及民主思路多名成員。
狄志遠以新思維名義參選,獲得民主黨老將李華明以個人名義支持。他最終在社福界功能界別勝出,成為本屆立法會中唯一一名非建制派議員。
與建制派比較,也許狄志遠等人屬於溫和民主派,但在泛民眼中,他們也可以歸類為「愛國者」或「忠誠反對派」,與建制派擁護基本法和效忠香港的立場沒有根本性區別。
在選前,各候選人都在自我宣傳,他們或出席官方舉辦的政見會,或在街上派發傳單,但在泛民的缺選下,選舉氛圍較過往冷清。
但無論如何,這是香港在「反送中」後首次舉辦的重要選舉,北京方面顯然十分重視。
中國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本月初就公開談及這次選舉,指本屆選舉對落實「愛國者治港」的原則、發展符合香港實際的民主、塑造香港良政善治新格局具有重要意義。
他說,「愛國者治港」是搞「五光十色」,具多樣性,體現在身分的多樣、價值理念的多元、社會制度的包容等。
過去香港舉辦各項選舉之前,北京官員一向少有作出評論,但這次夏寶龍卻高調談及立法會選舉,關注的程度,可想而知。
中國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田飛龍年初也曾在明報撰文,指出在中全國人大修改香港選舉制度後,北京中央對建制派有更高要求,絕非要打造「橡皮圖章」或「忠誠廢物」。
儘管他的評論遭到個別建制派人士抨擊,但從這次建制派的立法會參選名單看,田飛龍的看法並非無因。
首先,在153名參選人中,約100人是首次參選,與過去換屆參選主要是原班人馬爭取連任,分別很大。
再者,本屆來自不同界別及階層的參選者頗多,當中有港區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約20人,另有17人身兼大陸各省市政協者。
有人認為,香港回歸以來,北京方面比較保持克制,不介入本地選舉,以免予人試圖左右香港政局的感覺,但這次有如此多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參選,反映北京方面已改變了過往的克制。
這次選舉也有一名台籍人士參選,就是鳳凰衛視節目主持人曾瀞漪,是歷來首次有台籍人士參選立法會,難免引來一些政治解讀。
綜合而言,從這次參選者的背景看,雖然他們大都被視為北京方面可信賴的「愛國者」,但與過去不同的是,建制陣營中冒出許多新人及不同背景的人參選,尤其集中在功能界別選舉及選舉委員會界別,這些新人包括知名的霍英東家族成員霍啟剛、前行政長官辨公室新聞統籌專員馮煒光、保安局前局長黎棟國等。
在地方直選部分,建制派主要還是派遣上屆議員參選,與溫和民主派競爭。
有人認為,這可能是北京方面的「精心安排」或「微調」,因為歷經「反送中」後,它希望一些想做事又有想法的建制派人士進入權力架構,以帶領香港走出困局。
北京方面也許並非如同田飛龍所說,視某些人為「忠誠廢物」,但希望香港議會出現新局面的心態也是明顯的。
在北京方面的「精心策劃」下,外界相信將會有很多新人及不同界別的人進入本屆議會,但他們當選後是否會成為建制陣營的生力軍,抑或只是「忠誠廢物」的繼承者,且拭目以待。(編輯:朱建陵)1101221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