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共同富裕並非劫富濟貧 首重實現教育公平
(中央社台北23日電)中國官方近期強調「共同富裕」引發關注。北京大學學者姚洋認為這項宣示的重點並非針對富人的收入分配;而是實現教育公平,國家應投入資源提高低收入家庭的教育水平,藉此擴大中產階層。
中共中央財經委員會17日的會議提到要促進「共同富裕」,並以自願、慈善的「三次分配」促進公平。一些輿論關注相關說法是否針對富人,以及當局將以何種方式讓富人參與重分配。
不過,澎湃新聞今天引述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表示,中國目前的慈善捐款主體是企業家,老百姓較少,因此「共同富裕」和「三次分配」並非針對富人,而是要設立機制鼓勵大眾捐款。
姚洋又指,「不要一談『共同富裕』就想到收入分配」,他認為重點是要有實現『共同富裕』的機制,「我們講『共同富裕』首要的問題還是要先實現教育公平」。
他說,中國的代際流動下降太多,如今在北大,很難再找到窮苦出身的孩子。
此前也有評論從「共同富裕」的視角解釋中國政府對補教業的整治,認為官方是擔心貧窮家庭無法負擔孩子的補習費用,導致階級固化。
姚洋指出,要實現本次中央財經委員會提到的「橄欖形分配結構」,則要讓更多人成為中產階層,而這就需要提高教育水平。
他估算中國至少有50%的家庭未參與到中產階級的教育競爭遊戲,這些家庭沒有多餘的錢去補習。
姚洋主張,官方應針對收入最低的50%家庭,增加教育資源投入,提高農村和城市裡低收入家庭的教育水平,「而不是要把中產階層拉下來」。
他也談到企業的角色。他不認為實現「共同富裕」,就會壓制「企業家精神」。
姚洋說,企業和社會應是「共生體」,企業要推動「共同富裕」和實現社會公平正義,「而不僅僅是捐錢『買平安』」。
他說,企業與其捐款,不如承更多社會責任,比如不要實行「996」(科技業的長工時制度)、幫外送員繳納社保險等。
姚洋最後強調,「不要把『共同富裕』搞成一個運動」,應該扎實做研究,從制度層面解決問題。(編輯:沈朋達/張淑伶)1100823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