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派專欄 疫苗有效性屢受質疑 中國重啟國門面臨掣肘
推薦閱讀
上週結束駐京任期返台,北京首都機場裡,境內遊的人潮絡繹不絕,往境外的旅客則稀疏無幾,入境旅客則因疫情隔離,完全不見人影。以往人潮絡繹不絕的免稅店只剩若干家賣菸酒的還在營業,化妝品、餐飲店家全數歇業。
機場裡這種「兩樣情」揭示著,即便當局強力推動疫苗接種,但防疫更大程度仍仰賴封鎖國境。
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26日的數據顯示,截至25 日,中國大陸累計接種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苗15億5026.8萬劑次。
以北京為例,截至7月中旬,當地雖然指北京口岸入境人員在14天集中隔離期滿後實施7天集中或居家隔離,具體以社區或隔離點的答覆為準,但實際操作仍是維持21天集中隔離沒有改變;在中國大陸國內口岸入境的人員,則要滿21天才可進京。
「華爾街日報」6月下旬曾引述知情人士表示,當局擔心新的變種病毒,因此計劃維持現有邊境防疫限制至少一年,以順利在2022年2月舉行北京冬季奧運會,以及同年底的中共第20次全國代表大會。
受到疫情影響,這趟駐點在北京待了快5個月,也經歷了中國今年最重要的兩場政治議程-全國兩會及中共建黨百年。
這類政治活動即便對已接種中國製疫苗的人士仍不馬虎,若想參加,頻密的核酸檢測、封閉式管理絕對逃不了。若問工作人員「為什麼搞得這麼麻煩」,收到的回覆大多都是「變種病毒太厲害了,不得不小心」。
這些現象與華爾街日報的報導有所呼應,更顯示當局的嚴控隱約透露出對疫苗防護力的憂心。
除此之外,近期以來,廣州、雲南等地陸續傳出變種病毒蹤跡,江蘇南京近日也在祿口機場爆發疫情。根據自由亞洲電台報導,南京這次的感染者當中,絕大多數均已接種中國製疫苗。
另外,中國科興疫苗的效力最近更備受質疑。例如,泰國政府統計4月到7月中在完成接種2劑科興疫苗的67萬7348名醫護人員中,有618人感染COVID-19,其中1 名護理師病故,還有1人情況危急。
此外,桃園19日新增1例境外移入確診為柬埔寨返台人員,雖已接種2劑科興疫苗,在入境時採檢卻還是確診。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生物化學系教授金冬雁近期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中文網採訪時也表示,中國推行嚴格的入境管制是因為一方面國內基本已放開管控,回到疫情前的狀態;另一方面當局對其疫苗不夠有信心。
與此同時,中國境內近期還陸續傳出施打第3劑加強針的訊號。
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日前受訪時透露,自己至今已打了3針疫苗,「疫苗種類與廠家都不盡相同,但身體沒有任何不適」。他也曾表示,可用不同技術路線的疫苗混種來提高疫苗有效率。
金冬雁對BBC表示,接種疫苗後是不是能防得住感染,一直是一個大問題,中國政府不放心,而且歷來也是採取「寧緊莫鬆」的政策,害怕出錯,「但不把國門打開的弊端已經在逐漸顯露出來了。」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7月初與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 )視訊會晤時,也提出在疫情防控情況下,中方願與法方、德方等歐洲國家不斷優化人員往來快捷通道。
在此之前,歐盟已宣布啟用數位疫苗證明,擁有證明者在歐盟境內能免除隔離,更自由地旅行協助觀光業復甦。相較之下,截至目前,仍未見到中國有關於「疫苗護照」的具體做法。
面對全球COVID-19疫情因Delta變異株而再生波瀾,中國仍側重透過嚴格境管維持境內穩定。然而,若要恢復經濟,重啟國門絕對是當局不可迴避的課題,而自製疫苗能否抵禦變異株,則成為最大的掣肘變數。(編輯:周慧盈)1100728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