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十四五提核能綜合應用 電廠興建仍擱置
(中央社台北15日電)日本福島核電事故後,中國核電廠興建的腳步暫緩,日前通過的「十四五」(2021-2025年)規劃,也顯示內陸核電項目將繼續被擱置,未來5年,中國內陸核電項目獲准開工的可能性依然很低。
澎湃新聞報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十四五)中,核電領域相較上一個5年的「十三五」出現不少變動,如「十三五」中提出的「積極開展內陸核電項目前期工作」,「十四五」就沒有出現。
此外,「十四五」關於核電發展的闡述也多與「十三五」不同,報導說,這些變動代表內陸核電項目將在「十四五」期間繼續被擱置。
2008年2月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同意湖南桃花江、湖北咸寧、江西彭澤開始核電站前期工作,但2011年日本福島發生核事故,上述三地核電項目的前期工作也因此停止。一年後,中國國務院常務會議作出要求,「十二五」期間不安排內陸核電項目。
直到2016年11月,中國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才提出「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2016-2020年)」,稱要深入開展內陸核電研究論證和前期準備工作。
儘管沒有明確的時間表,但地方呼籲儘快重啟內陸核電的聲音從未止息。歷年全國兩會上,湖南、湖北和江西的代表委員曾多次建議儘快重啟內陸核電項目。
2020年12月,湖南因氣溫驟降、居民取暖、工業用電量大幅攀升等多重因素疊加出現用電負荷創歷史新高,缺電事件發生後,在關於保障湖南中遠期電力供應的討論中,核電選項也曾一度升溫。
但目前看來,中國對內陸核電站仍維持審慎論證態度,3大內陸核電項目短期內不會有進展。
不過,報導表示,中國仍在積極發展如華龍一號、國和一號和高溫氣冷堆等中國擁有自主智慧產權的核電型號,也透露出未來中國核能應用將朝向多元。
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中國運行核電機組共49台,裝機容量約為5102萬千瓦。(編輯:翟思嘉/張淑伶)1100315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