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另類犧牲者 中國洪災致500餘古蹟受損

2020/7/18 21:01(7/18 22:21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台北18日電)洪災中的受害者,除了居民、良田,文物也在劫難逃。據統計,中國這一波洪水災情中,共有11省500餘處不可移動文物受到損失,以古橋梁被沖毀、古城牆坍塌和文物建築房屋垮塌較為嚴重。

中新網報導,今年是近年來汛期文物受損最為嚴重的一年。截至7月16日,江西、安徽、湖南、四川、廣西、湖北、重慶、廣東、福建、貴州、浙江等11省分有500餘處不可移動文物因洪災不同程度受到損失,其中涉及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6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87處。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說,共有70餘座古橋梁受損,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安徽黃山屯溪鎮海橋被沖毀、湖北襄陽城牆局部坍塌、廣西桂林李宗仁故居房屋垮塌。

目前,官方已向文物受災嚴重的省分撥付文物應急搶險資金人民幣350萬元(約新台幣1470萬元)。各地文物部門也應要求成立防汛搶險應急組織,展開防災減災和受損文物善後保護工作。

宋新潮說,中國文物、建築學界對文物建築的保護研究集中在建築格局、形制、結構等方面,對文物自身具有的防災抗災功能作用關注不夠,未能形成系統的文物防災理念和技術體系,文物修繕中防災減災措施缺少針對性指導,許多文物自身的防災抗災功能沒有很好發揮。(編輯:張淑伶)1090718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三峽水庫遇今年最大洪水 輿論熱議水患嚴重為何還洩洪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