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山東強推「合村併居」 農民被迫拆遷陷困境

2020/6/24 16:17(12/14 16:54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台北24日電)中國大陸山東省今年強推「合村併居」,脅迫大多是老弱窮困的農民同意拆除老家,搬去集中樓房,導致許多人陷入流離失所、揹債甚至不能農作維生等困境,已引發專家痛批是一場「人禍」。

陸媒中國新聞週刊日前還引述專家直指,山東多地強推「合村併居」,主要是由地方嚴重的債務壓力引起的,官員企圖藉此創造集體建設用地,炒作土地獲利;「搞大拆大建,目的就是盡可能拿到土地指標」。

所謂「合村併居」,就是拆除農民住房、合併原有村莊,建立新型農村社區,讓農民集中住進樓房。

山東官方宣稱這是為了響應中共19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解決「三高兩難」(村級組織運轉成本高、空心村比例高、基礎設施建設成本高;帶領群眾增收致富難,民主管理難)問題。

山東是中國農業第一大省,農村常住人口達到4900多萬,行政村6.9萬個,村莊密度0.43個/平方公里,平均每村有700多人。山東省發展改革主任張新文去年在全國兩會稱,山東行政村壓縮到「5萬個是比較合適的」。

綜合網路訊息,山東是最早也最積極推動「合村併居」的省分。今年3月疫情趨緩後,官方又在先行試點的菏澤、聊城、濱州、臨沂、德州等地區展開大規模強推。

武漢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員呂德文21日在「南風窗」新聞雜誌刊文,披露山東官方在農村強推「合村併居」,發生強拆村落、導致農民流離失所、被迫在田間地頭搭建窩棚蝸居等亂象。

他形容,「如果說疫情還只是一場天災,人們還可以躲在溫馨的家園迎來黎明,陰霾終會過去。那麼,合村併居就像是一場人禍,它來勢洶洶,不講人情。它對農民的心理衝擊,怕是會伴隨終身」。

根據呂德文團隊的實地調查,臨沂李家村去年10月開始大規模拆遷,政府配套的安置樓房還在離村4公里處建設,不具備入住條件,且補償標準極低,村民被拆掉的房屋無法置換一套樓房。村民李尚等人因而拒絕拆遷,成為「釘子戶」。

今年3月底開始,李尚留守家中的父母親每天都要面對家中田地被挖、作物被損毀、斷路斷電、家門口被放鞭炮、房屋玻璃被砸碎等滋擾。6月13日中午,李尚家的房子被強拆。

據報告,今年4月中旬,山東濱州袁家村突然召開村民大會,宣布被納入了「合村併居」範圍,率先拆村。但是,當地政府在動員農民拆房子的同時,卻無法向他們承諾何時何地建好新社區。

村民袁珍表示,政府工作人員第3次上門勸說時用磚頭砸門,她被6名幹部組成的工作組帶上了一輛麵包車,開到政府的一個社區辦事處,手機都被拿去保管,6名工作人員與她談了16個小時,軟硬兼施,要求她簽字同意拆遷。

陸媒風視頻報導,山東惠民縣某村300戶,小李是其中堅持不簽拆遷補償的20戶之一。他無奈表示,如果政府可以保證村民安居樂業,不會「越拆越窮」,他們也不願意去做「釘子戶」。

報告指出,在「合村併居」政策下,村民被拆之後,居住品質不僅大大降低,還得倒貼人民幣10萬元(約新台幣42萬元)左右的裝修等費用才能住進樓房。

報告稱,最讓人不可接受的是,絕大多數地方推行合村併居都是「先拆後建」。八字還沒一撇就動員民眾拆房子的情況,比比皆是。

報告並指出,政府雖然會發放少量安置費,但根本不夠生活。被拆農民只有3個選擇:租房、投親靠友和搭窩棚。於是,絕大多數被拆農戶都選擇在田間地頭搭窩棚居住。一旦哪個地方推行合村併居,農民住窩棚的景象就會大面積出現。

呂德文指出,「合村併居」受影響最大的是仍要依靠土地生存的弱勢農民。他們需要的是勞作的方便和經濟簡約的生活環境。城鎮化是一個漸進過程,非要在短時間內在工業化水準不高、農民生活方式並未改變,且毫無思想準備的情況下,讓最弱勢的農民「上樓」,單靠地方政府的一廂情願推動,能不出問題嗎?

他直指,「合村併居」很大可能會帶來鄉村衰敗,只會造就一個劣質城鎮化的樣板,不會是鄉村振興的樣板。

武漢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賀雪峰也指出,所謂新型社區的樓房,建築品質普遍很差,沒有產權,沒有住房維修基金;之前農民住得好好的自家大院子被拆了,再另外花錢上樓,住房面積小,住房品質差,花錢多,遠離土地,進行農業生產很困難,農民自然是不會滿意的;未來基層治理也將不堪設想。

他批評,將農民家庭幾代人積累心血建設的家園拆除,就是將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物質成果拆除。「如此巨大的社會主義建設的物質成果被人為毀滅,史無前例,不敢想像」。

中國新聞周刊10日推出調查報導指出,山東東阿縣與山東省土地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簽訂合作協議,為安置區建設確保了資金保障。

報導引述一名官方人士指出,當地政府看重山東土發集團,是認為在土地交易時能賣到更高的價錢。他舉例說,比如某個村莊房屋、道路等占用土地300畝,拆遷後經土管部門鑒定,只有150畝屬於建設用地,其中建安置房又占用30畝。這相當於透過「合村併居」騰出來120畝建設用地。這120畝經過複墾、驗收合格後,就可作為指標,對外交易。

報導引述中國人民大學鄉村建設中心主任溫鐵軍指出,近期疫情惡化了系統性危機,有些地方搞「合村併居」,主要是由地方嚴重的債務壓力引起的。

他說,為解決這一問題,有些地方就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可以直接入市、發達地區本地的地票交易可以跨區等政策。「推進合村併居,搞大拆大建,目的就是盡可能拿到土地指標」。(編輯:楊昇儒/張淑伶)1090624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72.30.14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