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 北京令各區3年完成隔離點徵用計畫
(中央社台北9日電)北京市今天推出加強公衛緊急應變體系建設3年計畫,提出到2022年,北京負壓病房增至700間;各區有1到2處公共建築可緊急轉為集中醫學隔離觀察點、方艙醫院或後備救濟救災場所。
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武漢肺炎)爆發後,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曾多次表示,這次應對疫情,暴露出中國在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公共衛生體系等方面存在的一些缺點。
據北京日報,中共北京市委、市政府今天推出「加強首都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建設三年行動計畫(2020-2022年)」,要求在2022年底前,建設189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發熱篩查哨點、完成公共衛生機構和二、三級醫療機構間交叉培訓600人等。
計畫並要求完善「3+2」傳染病醫院布局,地壇醫院主責呼吸系統傳染病救治、佑安醫院為消化系統傳染病、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則是傳染病綜合救治;並將中日友好醫院作為外籍患者救治的備用定點醫院、小湯山醫院作為戰備救治基地,日常作為臨床培訓基地、康復基地及體檢篩查基地。
計畫同時要求制定大型公共建築轉換為應急設施預案,以及臨時可徵用的公共建築儲備清單。公共建築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時,依法可臨時徵用為集中醫學隔離觀察點、方艙醫院等場所。新建的體育場館、劇院等大型公共建築,要兼顧緊急救治和隔離需求,預留轉換接口。
計畫預估,到2022年,各區有1到2處公共建築可在緊急狀態時轉為集中醫學隔離觀察點、方艙醫院或後備救濟救災場所。部分防空設施可作為戰備防控物資儲備庫。
計畫也提到,到2021年底,全市二級以上公立醫療機構發熱、呼吸、腸道門診設置均應符合醫院感染管理相關要求,具備為發燒病人及時開展傳染病篩查的能力。2022年底前其他類型二、三級醫院全部完成發熱、呼吸、腸道門診規範化建設,驗收合格並投入使用。
在醫療資源方面,計畫提出在2022年底前,全北京市負壓病房必須增至700間;同時建設「市-區-機構」三級醫用物資設備儲備體系,建立戰略和緊急物資儲備目錄,制定應急物資儲備清單。
計畫指出,到2020年底,北京市、區、醫療機構三級醫用口罩、防護服、檢測試劑等必要醫用物資儲備量滿足30天以上需求。到2022年底,各類物資儲備能滿足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後1至3個月的需求。定期發布健康提示,引導單位和家庭常態化儲備適量緊急物資。
計畫也提到,北京還將制定針對上述計畫的監測評估方案,對主要指標、重點任務進度和效果進行年度評估,並建立問責追溯機制,對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處置不當、履職不力、未按要求落實措施或完成任務的,追究有關部門和人員的責任。(編輯:繆宗翰/翟思嘉)1090609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