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私營經濟退場論之亂 中國民企的創傷症候群

2018/9/30 13:14(9/30 15:46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中央社台北30日電)中國輿論近來熱議私營經濟退場論,雖然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出面發聲支持民營經濟,但恐慌情緒仍未消散。分析認為,這反映中國民企在過去不斷被打壓和被革命所留下的沉重陰影。

中國近來對私營經濟退場論的關注,始於一篇「私營企業已經完成歷史使命,應該退場」的網路文章,以及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官員一句其實毫無新意的講話。然而,這樣的說法被擴大詮釋,靠的或許是民企的傷痛記憶。

英國廣播公司(BBC)中文網舉出中共建政歷史上民企被革命、被打壓的過往;此外,即使到了今天,都還可以找到國家對私營企業的干預與差別對待,以及國有資本滲透至民營企業的案例。

報導表示,從1953年起,中國共產黨「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了大規模的社會主義改造」。公私合營帶來的根本變化是,企業由資本家所有變為公私共有,公方代表居於領導地位;資方開始喪失企業經營管理權。

1956年2月3日時任中共廣東省委第一書記陶鑄在資改工作座談會上總結,「我們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把資本家的全部財產拿過來,約計全省私營工商業的資金有1億9000多萬,現在被我們拿過來了,國家發了一筆洋財。」

1990年2月,中共黨媒人民日報刊登時任中宣部長王忍之「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一文,成為「姓資姓社」爭辯的開端。在政治矛頭對準中國民營經濟的氛圍下,國家政策向國企傾斜。

報導引述分析指出,政府收回很多原本向民營企業開放的領域,「在『左』的輿論和高壓之下,包括溫州在內的全國個體、私營企業主們人心惶惶,有的忙著轉移財產,有的關門停業,有的捲款逃難。」

私營企業驟減的局面直至1992年當時中共領導人鄧小平南巡講話之後才有所改善。2004年,私有財產不受侵犯還被寫入中國「憲法」,然而民營企業一直以來所受的歧視從來沒有消除。

就在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近來在達佛斯(Davos)論壇上承諾將為各類所有制企業、內外資企業打造一視同仁、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的同時,外界卻也關注到,中國國家資本入股民營上市企業。

有報導指出,今年以來,包括中國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國資委)、地方國資委、中央事業單位在內的「國資系」正在或已經完成20多家A股上市公司的控制權交易。「在國資作為受讓方的股權轉讓中,近6成轉讓方式為無償轉讓或行政劃撥。」

中國媒體對此的解釋是,有民營企業經營困難,求「賣身」。值得注意的是,在中美貿易戰的當下,外界普遍認同的局面是,當中國整體經濟形勢出現變化時,首先受衝擊的也是民企。(編輯:陳家倫/馮昭)1070930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72.30.14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