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研究與英烈法衝突 中國官史之爭延燒
(中央社台北18日電)今年5月實施的中國英雄烈士保護法,禁止歪曲、醜化、褻瀆、否定英雄烈士事蹟和精神。中國官方與部分民眾雖推崇此法,但學者們憂心,英烈法恐嚴重影響歷史研究的自由。
英國廣播公司(BBC)中文網報導,中國首例烈士名譽權訴訟案近日將宣判。這部法律對保護英雄烈士作出一系列詳細規定,包括保護他們的姓名、肖像、名譽、榮譽,禁止歪曲、醜化、褻瀆、否定其事蹟和精神。
報導稱,在中國官方的歷史敘述裡,抗日戰爭、國共內戰、韓戰時期曾湧現一批英雄,包括用身體堵住敵人槍口的黃繼光,捨身炸碉堡的董存瑞,以及被燃燒彈擊中卻因堅持不暴露部隊埋伏地點、而紋風不動直至犧牲的邱少雲等人物。
這些英烈受到中共廣泛宣傳,有的還寫入教科書,在中國大陸幾乎人人知曉。但近年來,這些英雄人物的說服力,在中國民眾心裡似乎在減弱。
報導稱,有人認為,中國當局刻意塑造這些英雄人物,他們的事蹟被誇大、甚至是虛構的。中共解放軍報2015年報導,一名學生曾質疑軍史課教員說:「您難道不看微博嗎?您剛才講的邱少雲事蹟,違背生理學常識,根本不可能!」
「炎黃春秋」前執行主編洪振快也曾對抗日英雄「狼牙山五壯士」提出質疑。官方稱5位壯士是在彈藥用盡、無路可退時跳下懸崖,其中3人壯烈殉國。但他考據後認為,兩名倖存戰士可能是滑落山崖的。
對於英雄保護法出台背景。中國人大官網曾刊發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立法規劃室王思絲的解讀文章稱,抹黑這些代表性的英烈群體、人物,否定中國近現代歷史,其實質是動搖中國共產黨的執政根基和否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英雄不容褻瀆、先烈不容詆毀」。
報導稱,有網民質疑英雄烈士的標準是什麼?誰來定義英烈?定義英烈的人誰來選?歷史學家、廣州中山大學哲學系退休教授袁偉時提出疑問說:「是不是一定要以身殉國才叫做英雄?」
此外,英烈法有一條文稱,國家鼓勵和支持開展對英雄烈士事蹟和精神的研究,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認識和記述歷史。問題是,學界研究結果與官方口徑的英雄烈士事蹟不符,是否也違法。
袁偉時認為,歷史問題應回歸歷史,讓學者自由研究、考證與討論。這部法律讓法官來處理歷史問題可能會導致錯案,「法官不是歷史學家,他憑什麼斷案?」
歷史學者章立凡指出,應該全面客觀地對待歷史人物,「英雄烈士不一定就是聖人,未必沒有缺點沒有錯誤」。他說:「如果用英雄烈士保護法把他的一生鎖定了,只能談優點和英雄事蹟,不能談缺點和錯誤,也不符合歷史唯物主義。」(編輯:林克倫/翟思嘉)1070618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