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追蹤文化+

在火車可以到達的山中開書店 杜蘊宸的「神隱少女」狂想曲

對杜蘊宸而言,「第二種生活」不是退休後的附錄,而是隨時可以啟動的篇章。「假日的生活可以變成日常,不要等到某一天才開始學怎麼過日子。」搭上一班解憂列車,杜蘊宸如《神隱少女》中的角色,持續探尋生活的真諦。
2025/8/13
文:邱祖胤/攝影:鄭清元

許多人嚮往退休生活,卻也有不少人到了退休的那天,才發現自己不懂得生活,或是不知道自己要的是怎樣的生活。

在外商銀行工作多年的杜蘊宸,因病痛而轉念,5年前在新北市雙溪區開了一家獨立書店「翫雙溪書苑」,在遺世獨立的山間重啟自己的人生,不但自己收穫滿滿,也造福許多像她一樣想要嘗試不同生活的人。

杜蘊宸笑說,這裡是她「第二種生活」的實驗場──脫下外商銀行主管的套裝,換上輕便的鞋,迎接來自四方的讀者與旅人。

杜蘊宸離開職場,到雙溪小鎮開書店,打造「第二種生活」的實驗場。(攝影:鄭清元)

山中小鎮書店 只賣店長最愛的書

夏日的小鎮,早上10點豔陽高照,書店隔著溪與百年雙溪國小相望,野薑花淡淡的香氣,蝙蝠山徐徐吹來的山風,縱貫鐵路奔馳的火車,交織成從容的樂章,讓繁忙的都市人得以在這裡喘一口氣。

杜蘊宸的書店,充滿她自己的巧思,有雙溪在地的草編、植物染、工藝品,以及充滿故事的植栽,與一般店裡滿牆書櫃的書店不同的是,「這裡每一本書,都是我喜歡的,我愛看的,我才有辦法推薦給別人。」

一般人可能會想,人口本來就不多的小鎮,是要怎麼做生意?然而在杜蘊宸臉上卻看不到「沒有生意」的焦慮與擔憂,相反的,那種完全放鬆,卻時時睜大眼睛發現新世界的好奇心,隨時感染著身邊的人。

「誰說我不會煩惱?我也是有營收壓力的,但你擔心,生意就會好起來嗎?如果不會,那是要擔心什麼?」當然這番話的底氣,來自於她本來就是一位行銷高手,經營書店的方法也跟別人不一樣。

杜蘊宸的走讀活動,不只是導覽而已,而是「讓書帶著你走」。(攝影:鄭清元)

從病痛到轉念 毅然離開職場

杜蘊宸是6年級生,台南人,回想過去在職場奔忙的日子,彷彿昨日,杜蘊宸在外商銀行工作多年,對自己要求嚴苛,「我一向是那種會先把自己逼到90分,再想辦法往100分衝的人。」直到某天身體出現警訊,才讓她意識到,這種衝刺模式無法永續。

「那時候我想,難道要等到退休才開始學過生活嗎?不如現在就過想過的日子。」健康的警訊讓她決定離開職場,學習放慢自己的腳步。

「我到台東長濱long stay一段時間,我非常不平衡,天啊,怎麼有這麼多人不用上班,日子也照樣過得好好的!」

杜蘊宸之前曾參加荒野保護協會的活動,向創辦人徐仁修求教,「老師也沒有餓死啊!」

杜蘊宸說,有一整代人被體制綁架了,覺得一定要有一份穩定的工作,然後當然要奮發向上,一旦脫離這樣的生活就會覺得沒有安全感,「其實生活不該是這樣,我當時就有一個感覺,我要離開城市過另一種生活 ,我要把我原來假日的生活變成平日生活。」

雙溪小鎮一角,有一家特別的獨立書店,5年來與小鎮居民、過往遊客一同呼吸著這裡的空氣與好山好水。(攝影:鄭清元)

選擇雙溪的4個理由

選擇慢下腳步,杜蘊宸決定開一家書店,徹底改變自己的生活,她為自己開出4個條件:

1.離自然環境很近。

2.充滿文化故事。

3.生活節奏慢。

4.交通便利,最好離台北車程1小時。

她將條件丟上Google,出來的答案是「雙溪」。

「我跟這裡並沒有淵源,但這裡的確符合我想要的條件,它離自然環境很近,這裡的山水會讓人心慢下來;這是是淡蘭古道必經之地,馬偕博士的足跡、聚落歷史,都是書裡讀得到、腳上走得到的素材。此外,相較台北的快轉模式,雙溪的日子真的很像慢速播放。」

交通便利更是讓杜蘊宸感到神奇,從台北的家開車到這裡只要1小時,更別提還有火車經過,「你可以早上在古道走,下午去海邊看浪,回來還能喝杯咖啡。」

此外,雙溪的鐵道更讓她想起她最愛的一部動畫電影《神隱少女》,「每次都讓我想到那個千尋帶著夥伴們搭火車去找錢婆婆的畫面,感覺那是一列解憂列車,所有上了車的乘客,都可以把煩惱丟掉。」

杜蘊宸不想複製都市書店的經營模式,希望能有自己的策略。(攝影:鄭清元)

讓閱讀立體化 走讀活動走不完

杜蘊宸不想複製都市書店的經營模式,希望能有自己的策略。「我希望書店跟地方有連結,書架上的書不是冷冰冰擺著,而是會走出門的。」

因此,翫雙溪書苑的選書以在地文化、自然生態、行旅探索為主,並與走讀活動結合。「閱讀不是只有眼睛,還有腳、鼻子、耳朵,一起用上才立體。」

杜蘊宸的走讀活動,不只是導覽而已,而是「讓書帶著你走」。她曾帶讀者讀《淡蘭古道》,然後實地走訪書中路段,沿途觀察植物、聽在地故事,最後在古道口泡茶談感想。「走讀結束後,很多人會說,原來書裡的古道是這種感覺,跟光看文字完全不同。」

也因此,《淡蘭古道》可說是書苑最暢銷的書,「我不是硬推書,是帶大家走一段路,他們自然會想把書帶回去。」她也喜歡書中對馬偕博士的描寫──不只是傳教士,更是留下珍貴台灣記錄的人。

杜蘊宸說,有時候一本書需要一個場景,讀者才會聽見它的聲音。(攝影:鄭清元)

從蕨類天堂到貂山之越

「翫雙溪」的走讀活動風風火火,幾乎場場秒殺,除了「淡蘭古道」之外,體驗雙溪的生態世界也是重頭戲之一,杜蘊宸曾聽蕨類專家郭城孟說過:「雙溪是蕨類的天堂」,杜蘊宸便邀他到書苑辦活動,帶著參加者走進山林,辨認蕨類、認識生態。

「那天很多人第一次發現,原來自己家附近就有這麼多種蕨類,大家邊拍照邊翻書比對,很有趣。」

她還與吳永華教授合作,舉辦以《貂山之越》、《霧林之歌》、《桃山之夢》為主題的走讀。這三本書專業讀物,在吳永華的帶領與現場的氛圍中,讓書中內容整個立體起來,參加者紛紛購買收藏。

「有時候一本書需要一個場景,讀者才會聽見它的聲音。」杜蘊宸說。

杜蘊宸特別推出「買你的閱讀時光」方案,請讀者在書店買一本書,寄一張邀請卡給朋友,邀對方來書苑一起讀書。(攝影:鄭清元)

與好朋友相約共讀一本書

為了吸引更多人進書店,杜蘊宸特別推出「買你的閱讀時光」方案,請讀者在書店買一本書,寄一張邀請卡給朋友,邀對方來書苑一起讀書。

杜蘊宸說:「一張卡片,可能就是一段新的閱讀緣分。」她希望透過這個小小的儀式,讓書店成為人與人相遇的地方。

對杜蘊宸而言,「第二種生活」不是退休後的附錄,而是隨時可以啟動的篇章。「假日的生活可以變成日常,不要等到某一天才開始學怎麼過日子。」在雙溪,書與人、山林與故事交織在一起,翫雙溪書苑成了杜蘊宸最好的答案──一個能持續好奇、持續投入的所在。

主題照:杜蘊宸的「翫雙溪書苑」充滿她自己的巧思,書櫃上的每一本書,都是她喜歡、愛看的,「這樣我才有辦法推薦給別人。」(攝影:鄭清元)
172.30.14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