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保留親筆信 丁懋時憶楊西崑
(中央社記者戴雅真台北3日電)總統府資政丁懋時說,「非洲先生」楊西崑學識豐富、平易近人,且非常體恤同仁,是個值得紀念且尊敬的老長官,他至今還保留楊西崑寫給他的親筆信。
楊西崑,字宿佛,江蘇省奉賢縣人,1910年出生,2000年1月辭世,享年90歲,北京大學外文系畢業,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深造,1948年出任駐聯合國代表團專門委員,1952至1955年擔任聯合國託管理事會西非訪問團委員,後來回國擔任外交部非洲司長、常務及政務次長,駐南非大使及國策顧問等職。外交資歷豐富,尤其熟悉非洲事務,有「非洲先生」稱號。
為紀念楊西崑對我國外交的貢獻,外交部將於12月7日至21日在外交暨國際事務學院舉辦「外交先鋒:楊西崑大使紀念展」,由中央社策畫展出多件珍貴的外交史料照片。
丁懋時曾任駐盧安達大使、駐薩伊共和國大使與外交部非洲司長,與楊西崑相識得很早,並曾一同參加喀麥隆訪問團,達成與多國建交任務。
丁懋時接受中央社專訪時回顧,他在1957年進入外交部,去聯合國大會見習時認識楊西崑,當時兩人就談得很投機。1959年,經濟部長楊繼曾率領中華民國慶賀西非喀麥隆共和國獨立特使團,楊西崑擔任副團長,偕台北紡織公司副總經理蔡元以及丁懋時赴喀麥隆,隨後2個月內沿著非洲西岸一路造訪12國。
丁懋時指出,喀麥隆當時是法國託管地,預定1960年1月1日獨立,中華民國因為與法國有邦交,獲得喀麥隆政府邀請參加獨立慶典。特使團在1959年12月30日抵達喀麥隆首都,主要任務是和喀麥隆建立外交關係。
丁懋時表示,由於楊西崑事先交涉、安排,加上法國協助,中華民國順利和喀麥隆建立邦交。特使團隨後沿著非洲西岸一路經過奈及利亞、象牙海岸等地,到塞內加爾,突尼西亞,東非索馬利亞,西北非衣索比亞。整個非洲之行以與喀麥隆建交為主,對當時將要獨立的非洲國家,也依序建交。
楊西崑也是農技援外「先鋒案」的推手。丁懋時說,「先鋒案」這個名字是楊西崑取的,楊西崑在聯合國托管理事會訪問期間,發現多數非洲國家農業技術落後,且這些國家很喜歡吃稻米,我方可以利用專長提供農業上技術合作,由我方選擇農技人員組成專家團派到非洲友邦,提供種子等,協助農民種植。
他表示,計畫推動之後進展順利,1961年開始就有收成,從最初農耕示範隊,後來改名農業技術團,都受到非洲國家很大歡迎。主要是因為我方技術專家親自下田,和農民一起耕作。一般歐洲專家都在辦公室設計、講理論,農民沒辦法加以執行。
談到楊西崑的貢獻,丁懋時說,中華民國當時和非洲沒有什麼聯繫,最早只有和北非利比亞、賴比瑞亞、南非有邦交,但從1960年開始,中華民國一連串和新獨立國家建立邦交,這些都是楊西崑親自1個國家、1個國家去爭取來的。
他指出,楊西崑每年都要走非洲一趟,甚至兩趟,聯繫非洲國家首長,敲定中華民國在聯合國的代表權,一票一票努力。
楊西崑熱愛工作,丁懋時說,楊西崑不打牌,也不打麻將,興趣就是工作,這一點他和楊西崑很像。兩人出門辦公務,工作結束之後,就喜歡在旅館酒吧喝喝酒、看看風光。
「楊大使不僅學識淵博,而且見解非常正確。追隨他工作,他非常體恤同仁的辛勞」。丁懋時回憶,他和楊西崑一起翻譯電報,工作非常繁複,翻譯完差不多天也要亮了,楊西崑都在一旁親自陪同,令他非常感念。1041203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