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最年輕國家南蘇丹 坐擁油田卻仍貧窮動盪

2012/9/17 11:17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南蘇丹雖擁有豐富的石油產量,但必須仰賴蘇丹的港口輸出,才能賺取外匯;兩國存在著脣齒相依的關係,卻因石油利益擺不平和互不信任而衝突不斷。

文/徐梅玉 (中央社駐約翰尼斯堡記者)

位於北非的南蘇丹於2011年7月正式獨立,使她成為聯合國最年輕的國家。她的獨立故事,由媒體隻字片語報導中,似乎仍無法勾勒出一幅完整畫面。本文嘗試以最簡單方式,與讀者一窺神秘面紗背後的故事。提起南蘇丹,必定要先介紹蘇丹,兩者息息相關。

蘇丹共和國(Republic of Sudan)北與埃及為鄰,1821年曾被埃及統一,因而該國的宗教與文化深深受到埃及的影響。1890年代,蘇丹成為英國殖民地,1924年起,英國將蘇丹以宗教區隔便於管理:蘇丹北方信奉回教(伊斯蘭教,與埃及相同),蘇丹南方信奉基督教。此舉為後來連年內戰埋下禍根。1956年,蘇丹獨立,蘇丹共和國正式成立,定都北部第一大城喀土木(Khartoum)。

1999年,蘇丹開始外銷原油,其中40%賣給中國。石油帶來的巨大收益,讓蘇丹在2010年被評鑑為世界第17名經濟快速上升,開發急劇成長的國家。事實上,讓蘇丹聞名於世的並不是發現了石油,而是為人所唾棄與不齒的鎮壓境內叛軍的殘暴手段。

歷經兩次內戰 蘇丹共和國一分為二

蘇丹歷經兩次內戰,都與宗教、種族、不公平、不自由、不民主劃上等號。

1955年至19 72年是第一次內戰,共計17年,是「北方的回教阿拉伯蘇丹」與「南方的基督教蘇丹」打仗,為的是「民族、宗教、經濟」。

1983年至20 0 4年是第二次內戰,共計21年,是「蘇丹共和國」與「蘇丹人民解放軍/解放運動(Sudan People’s LiberationArmy/Movement, SPLA/M)」打仗。這場非洲史上最長的一次內戰,慘絕人寰,造成至少250萬人死亡、50 0萬以上的人民無家可歸,只好逃難到鄰近國家邊境,造成鄰國極大的困擾;同時讓蘇丹總統巴席爾(Omar al-Bashir)被國際刑事法庭以戰爭罪起訴,其手段殘酷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依據蘇丹人民解放軍的說法,蘇丹政府數十年來,一直將南方邊緣化,醫療、教育資源缺乏,基礎建設落後,人民生活貧困潦倒,政府採取高壓手段管理南方。政府經由油田主要產地的南方,獲得外銷石油的巨大利益,卻完全不願意回饋南方人民;反觀北方,蓬勃發展,欣欣向榮。政府非常明顯「重北輕南」,所以蘇丹人民解放軍揭竿起義,不論犧牲多少性命,歷經多少歲月,都要義無反顧奮戰到底,正所謂:「生命誠可貴,家園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

2005年1月9日,雙方於肯亞首都奈洛比(Nairobi)簽署《全面和平協定》(Comprehensive Peace Agreement, CPA),成立「南蘇丹自治政府區」(Autonomou s Government of Southern Sudan),目的是終止21年的內戰,以及同意石油的利益是雙方均分。

2011年1月9日,蘇丹政府禁不起國際輿論壓力,加上蘇丹最大貿易夥伴中國也贊成全民公投的情況下,只好同意南蘇丹自治政府區舉行公投,投票結果98.83%人民贊成獨立。

2011年7月9日,也就是舉行公投後的六個月,南蘇丹共和國(Republic of South Sudan)正式獨立,定都朱巴(Juba),屬於內陸國,完全沒有港口。

非洲土地面積最大的蘇丹共和國,終於在民意選擇下正式一分為二。南蘇丹土地面積將近62萬平方公里,人口近830萬人,把舊蘇丹時代的三個省分,重新劃分為十個州,英語是官方語言,主要天然資源是石油,國庫的98%來源是仰賴石油輸出的所得收入。

石油利益擺不平 戰爭危機四伏

蘇丹事件至此似乎有了一個完美的結局,從此以後雙方應該各自「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其實不然,獨立效應所衍生出來潛在的戰爭危機,才剛開始萌芽。

舊蘇丹時代,油田分布主要集中在南北方交界處,其中80%在南方土地上,20%在北方土地上,全部油田每天的產量是57萬桶,倚靠全國唯一的輸油管,經由位於東北方、面臨紅海(Red Sea)的蘇丹港(Port Sudan)輸出石油。

新時代的來臨,形成南蘇丹每日產油45萬桶,蘇丹產油12萬桶的局面。南蘇丹雖擁有豐富的石油產量,但必須仰賴蘇丹的港口輸出,才能賺取外匯;蘇丹雖已失去豐富石油產量,卻依舊擁有輸出港口的優勢。雙方是脣齒相依的關係,如果誠心合作必可互蒙其利,反之,兩虎相爭,定是兩敗俱傷。

令人失望的是,蘇丹選擇後者。她看準南蘇丹的弱點,想改變利益均分的初衷,提出每桶油收取32元美金(約新台幣944元)「過路費」的要求,這比一般國際行情0.8至1.2元美金(約新台幣24至35元)整整高出將近30倍,南蘇丹實在負擔不起每日近1,500萬美金(約新台幣4億4,277萬元)的買路錢。可是,事情不能就這樣擱下,還是要想辦法解決。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全球中央》5月號;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172.30.14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