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蘋果的蘋果麵包 懷舊滋味傳香數十載
蘋果麵包其實是出自「劉麵包廠」的創辦人劉哲基之手。當時蘋果是富貴的象徵,加上「蘋果西打」廣告打很大,便順勢改名為「蘋果麵包」,果然一推出就大受歡迎。
文/蘇木春 (中央社記者)
提到「劉麵包」這個名字,對老台中人來說非常熟悉,但只要提到「蘋果麵包」,相信大部分的台灣人都聽過,小時候可能也都吃過它的滋味,卻不知道「蘋果麵包」其實是出自「劉麵包廠」的創辦人劉哲基之手。
劉麵包廠目前有台灣台中總店、彰化分公司以及美國、中國青島分公司,走進位於台中市西區向上路的劉麵包廠,樸實無華的外觀,招牌僅用紅底白字寫著「劉麵包廠、國際標準」等幾個字,不起眼卻藏著深深的故事。
走進店內,不見鋪張的裝潢,店內乾淨整齊明亮,就像走進小時候印象中的雜貨店,貨架上除擺放招牌的蘋果麵包,另外還有劉哲基拿手的香蕉蛋糕、各式手工餅乾,甚至標榜低糖健康的全麥太陽餅。
採訪這天,高齡96歲的劉哲基身著正式服裝,原本坐在椅子上的他見到記者來訪立刻起身,先是慎重地舉手行軍禮,記者也趕忙回禮,劉哲基見狀發出爽朗笑聲,惹得在場人哈哈大笑。接著他拿出軍服、模型長槍向記者展示,述說以前白手起家的故事。
鬼門關前走一遭 退役少校開啟麵包人生
劉哲基說,他原籍是中國山東省高密縣人,年僅10多歲時在中日抗戰時期,就曾躲在山上打游擊戰,抗戰過後游擊隊改組,在中國共產黨八路軍的節節進逼下,他被迫遠離家鄉、流落在外,最後因為飢餓無法生存而加入國軍,成為正規軍人參加國共內戰。
民國38年,劉哲基自青島轉進台灣,又曾赴海南島增援廣州,接著又因戰事撤守海南島,39年來台落腳。但剛來到台灣不久,劉哲基卻被發現感染嚴重肺病第三期,被醫生判定只能再活兩個月,後續他便被送到軍醫院治療,身體不適讓他多次萌生輕生念頭。
所幸在劉哲基的意志力與宗教信仰支持下,病情逐漸穩定,他接著被轉往嘉義縣竹崎鄉灣橋肺病療養院(現今台中榮民總醫院灣橋分院)治療,且一住就是四年,碰巧劉哲基的病房就在醫院太平間隔壁,每天看著遺體被抬進抬出,讓他心中更無比堅定要將病養好,最後也奇蹟似的痊癒出院。
民國48年5月,劉哲基因傷病,申請以陸軍政戰少校的軍階退伍,並前往台中定居。他說,當時也從沒想過要做生意,但生活總需要糊口的工作,他的好友加拿大籍傳教士富力農建議,可以批購麵包賣給外僑,他便開始騎著單車,將批購來的麵包販賣給駐台美軍,賺取微薄差價過生活。
當時,美軍駐守台灣,每天需要採購大量麵包作為日常主食,但有一天,美軍顧問團的醫師質疑劉哲基的麵包來源,並指出麵包經過檢驗通報不可食用,劉哲基從此幾乎沒有生意,生活陷入困境。
但事後,該名醫師告訴劉哲基,如果生產的麵包可以符合美軍所要求的衛生環境與標準,就可以繼續供應。當時的他有興趣設廠卻沒有資本與製作技術,劉哲基的牧師好友便建議可以找人小額投資,待開業後再以麵包支付抵債。
化危機為轉機 劉麵包廠的誕生與考驗
劉哲基說,他當時就想,這真是一個好方法,便開始邊向友人小額籌措資本,邊找地設廠、採購烘焙設備與招募麵包師傅,並按照美軍顧問團的規定設計國際標準麵包廠。
廠房設置完成後,劉哲基在美軍採購人員指導下,依照美方提供的配方,從和麵、烘焙等基本功學起,製作出符合條件的產品,開始供應駐台美軍每日所需的麵包、蛋糕與吐司。
提到現在店內仍銷售長紅的「香蕉蛋糕」,劉哲基指出,當時剛設廠,一名美軍新聞處長的妻子,見台灣盛產香蕉,便教他將香蕉搗成泥狀後,加入麵團烘焙成香蕉蛋糕,扎實的口感與貨真價實的香蕉風味,不只深獲美軍喜愛,不少台灣民眾也慕名而來,在黑白電視機的年代,還曾引來電視台採訪。
此外,當時台灣因為戰後物資缺乏,吐司都是採切片販售,但美軍重視食品安全,且吐司切片賣有衛生疑慮,加上流失水分影響口感,要求吐司採一整條供應,劉哲基便也在店內販售一整條未切片的吐司,意外引起台灣民眾搶購,帶來另類商機,但是好景不常,民國67年12月「台美斷交」,隔年在台美軍陸續撤離,主要供應美軍的劉麵包廠生意一落千丈,劉哲基與妻子坐在店內一籌莫展,他認為,生路要自己去尋找,便與妻子分頭開著麵包車,穿梭在大街小巷沿途叫賣。
劉哲基還用自己當招牌,以濃濃的山東口音錄音「劉麵包來了!劉麵包來了!」沿途播放,叫賣聲透過擴音器宣傳,格外引人注意,也成為四、五年級生,老台中人的成長記憶。
不「蘋」凡的國民麵包 起名由來耐人尋味
至於店內的招牌「蘋果麵包」,劉哲基說,當時美軍撤離後,店內幾乎沒有生意,在外叫賣也賺不了多少錢,便認為應該要開發適合普羅大眾口味的麵包,他甚至還前往日本考察當地的麵包文化。
劉哲基發現,日本有一款名為「脫水麵包」的產品,吃起來口感扎實帶有小麥香氣,且在保存上較為便利,便決定引進台灣製作販售,一開始跟日本人一樣取名為脫水麵包,卻乏人問津,當時蘋果是富貴的象徵,劉哲基便決定改名為蘋果麵包。
「蘋果麵包沒有蘋果!」劉哲基說明,蘋果麵包用小麥胚芽與雞蛋長時間發酵,並加入老麵與水提升口感,沒有添加任何香精與添加物,麵團必須透過多次揉壓,增加彈性後再送入烤箱烘烤。
劉哲基指出,當時飲料「蘋果西打」在台灣廣告打很大,他順勢將「脫水麵包」改名為「蘋果麵包」,且相對其他麵包品項更為經濟實惠,果然一推出便引發民眾排隊購買,也讓麵包廠的生意逐漸好轉。
記者採訪時,一名68歲的老顧客也到店內購買蘋果麵包,他表示,蘋果麵包百吃不厭,尤其特愛剛出爐的口感,咬入口表皮鬆軟、口感綿密,香氣醇厚不膩口,大人小孩都很喜愛。
隨著時光前進,劉哲基對於招牌的蘋果麵包也不斷推陳出新,雖然已不再親手做麵包,但他時常絞盡腦汁與師傅討論配方,研發新款麵包,蘋果麵包至今已有五種不同口味,甚至因應潮流加入水果或燕麥,以及加入蘋果餡推出的「真蘋果麵包」。
「健康最重要!」劉哲基說,年輕時在鬼門關走一遭,深知健康的重要性,並體認到生命的可貴,至今他仍每天寫日記,認真地活每一天。在劉麵包廠的官方網站上,甚至還有「劉伯伯心情隨筆」專區,時常分享他的所見所聞,並將他的樂觀與開朗持續向世人分享。*看單篇不過癮?中央社電子書城《全球中央》電子雜誌、紙本雜誌全面特價中。
*訂閱紙本雜誌《全球中央訂購單》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