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全球中央
全球中央2020年11月
Z世代,1990年代中期後出生的世代,看似生活不錯,卻愈來愈感到「有苦說不出」。如今,才剛踏出校園,又遭逢新冠病毒危機,以及全球經濟急速下墜的困境。
全球中央2020年11月

網路長城共生一代 中國新世代的熱情與幻滅

2020/11/16 11:19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相比於他們的父母輩,這代年輕人生活在「高投資低報酬」時代下,看似生活不錯,卻越來越感到「有苦說不出」。

文/張淑伶 (中央社駐上海記者)   

在一個人口14億的大國,15到25歲的Z世代青年也是龐大的數量。他們生活在發展差異極大的中國各城鄉,不同的教育程度、不同的成長背景,註定了他們不會只有一種形象。

不過,有幾個詞語也許可以作為當代中國青年的關鍵字:小粉紅、網路審查、高房價、好工作難找、經濟成長下滑。簡言之,相比於他們的父母輩,這代年輕人生活在「高投資低報酬」時代下,看似生活不錯,卻越來越感到「有苦說不出」。

這也是為什麼今年5月4日中國青年節這天,在年輕人聚集的網路流行文化聚集地B站(bilibili,嗶哩嗶哩彈幕網),播放出一段名為《後浪》的影片後,引發了兩極的看法。

自嘲小鎮做題家 映照當代青年的失落

在這部長約四分鐘的短片中,現身演講的是中國實力派演員何冰,52歲的他以「前浪」的身分勉勵年輕人,「那些口口聲聲,一代不如一代的人,應該看著你們」,指年輕人享用著科技、文化等現代文明的繁榮。

何冰說,「你們擁有了我們曾經夢寐以求的權利—選擇的權利」,並向年輕人的專業和自信致敬,「因為你們,這個世界會更喜歡中國,因為一個國家最好看的風景,就是這個國家的年輕人」。

這部慷慨激昂的短片迅速得到轉發,在官媒引用下更是能見度大增,有網友表示看了熱血沸騰,也有不少人自嘲:面對生活壓力和政治制度,哪有什麼「選擇的權利」?

就在影片發布的同一個月,大陸社群平台豆瓣出現了名為「985廢物引進計劃」的討論小組,這可能更接近中國青年的真實現況。

所謂985、211,是中國重點大學的代稱。一些從農村、小鎮奮鬥考上全國重點大學的大學生或畢業生們,畢業後卻自稱「985廢物」或「小鎮做題家」,意思是很會考試(做題)、考進好學校、卻進了不好找工作的科系,畢業後還要面對親友質疑的眼光:讀那麼好的學校,但賺不了什麼錢。

中國的《三聯生活週刊》9月中旬報導了這個熱門話題,呈現當代青年的失落感。

這篇報導說,即使是在尚未進入社會前的大學階段,許多人也沒能好好享受學生生涯,他們被校園裡的各種「積點」制度統治著,因為這些可能影響將來就業,生活變得很沒有成就感。「他們在功利的、理性的、標準化衡量、選拔的模式裡長大,應對真實、複雜又充滿變化的成年人世界時,缺少堅韌的素質和敏捷的生存技能。」

昔日的留守兒童 缺乏愛的成長經驗

中國的城鄉發展差距,加劇了鄉鎮青年的無奈。28歲的小李來自河南省會鄭州市,這已經不算小鄉鎮了,但她告訴《全球中央》記者,自己童年很辛苦,大學時來到上海,才明白童年時與上海同學們的生活水準差距至少有15年。鄉鎮青年必須更努力奮鬥才能考上大城市的好學校,但畢業後留在上海的生活成本高、小李所擔任的編輯工作薪水較低,這些讓她並不滿意。

作家、大學教師黃燈還提到了,曾是農村裡留守兒童的青年,成長過程中父母去城市打工、很少在身邊,童年除了貧困還缺乏愛,這些經驗正影響著他們,有些大學生就說,自己「做事永遠小心謹慎,除了自己,誰都不敢依靠和信賴」。

如果我們把Z世代的跨度再拉大一點,可以更完整地看見一些事件的影響。

更嚴苛的言論審查 有苦難言的悶世代

1989年出生的江蘇女生小穎說,2009年新疆「七五事件」時,當局曾經斷網停電;隔年3月谷歌(Google)因不願內容審查退出中國市場。她認為當時念高中的人(15歲以上)是一個分水嶺,也就是說,1994年之前出生的中國人,享受過相對寬鬆的言論環境,知道「自由的滋味」;1994年之後出生的人,則對網路管制較覺得理所當然。

現在25歲的中國青年上小學前,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001年),成長過程中普遍來說享受到全球化帶來的經濟紅利;中學時目睹了北京奧運(2008年)和上海世界博覽會(2010年)的盛況;上大學時,「中國夢」開始成為熟悉的名詞,官方還提出雄才大略的「一帶一路」建設。可以說,這屆中國年輕人有著前所未有的自信。

但是,他們也經歷了較前一個世代更嚴苛的言論環境,即使有些人會為官方辯護,卻也必須承認整個社會因審查制度更「悶」;此外,中國高等教育的錄取率在2019年已經達到81.13%,大學大專數量擴張,學歷相對貶值;更讓人挫折的是,大城市房價在10年內漲了兩、三倍,用他們的薪水可能一輩子都買不起房。他們大學畢業了,中國的經濟成長率不斷下滑,整個國家都在尋找新的成長動能,此時卻面臨中美建交後兩國關係最差,貿易戰衝擊就業,也影響了他們接下來留學進修的規劃。

因為國家民族強大而擁有的自豪感,其實很難彌補中國青年個人生涯發展的種種挫折感。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數位原住民進軍職場 直搗主管的兩把刷子
172.30.14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