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全球中央
全球中央2020年4月
微軟共同創辦人比爾蓋茲今年2月的一篇文章預言,新冠病毒將對全世界構成嚴重威脅,遠比其他病毒更具致命性及傳染力,恐是百年一遇的「大流行病」。
全球中央2020年4月

我們與野生動物的距離 避免人畜共通傳染病

2020/3/31 16:49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近20年來,新興疾病有70%是人畜共通傳染病,像SARS、MERS(中東呼吸症候群)、愛滋病及漢他病毒等。學者表示,不要接觸、餵食野生動物是避免人畜共通疾病感染的最高指導原則。

文/郭芷瑄 (中央社記者)

今年1月至今,COV ID-19(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俗稱武漢肺炎)延燒全球造成恐慌,病毒來源之一被指向蝙蝠,武漢人愛吃蝙蝠等野味成為爭議焦點。許多學者發表,高達一半以上人類新興疾病是來自野生動物,讓人類與野生動物到底要保持什麼樣的距離受到關注。

新興疾病70%人畜共通 這些病從動物傳人開始

在約一坪大的實驗室裡,屏東科技大學獸醫系教授蔡宜倫養著一群壁蝨,她正在做國內少有人做的實驗,以壁蝨為傳染媒介,研究在人及動物身上可能帶來什麼疾病。蔡宜倫說,像貓抓熱多數研究是由跳蚤傳染,有些報告也有壁蝨傳播,所以她在實驗室做比較詳細的研究。

專長研究流行病學及人畜共通傳染病的蔡宜倫表示,人類疾病約有一半是人畜共通疾病,人畜共通疾病裡約10%是新興傳染病。而近20年來,新興疾病又有70%是人畜共通傳染病,像SARS、MERS(中東呼吸症候群)、愛滋病及漢他病毒等。

蔡宜倫說,野生動物有自己的生活圈,病源在牠們身上可能不會發病,人本來不是這些病源的宿主,也就是「不是牠們的菜」,但人一旦侵入到牠們的領域,病源可能會試著在人身上繁殖,一旦可行,就會從野生動物跳到人身上,造成人畜共通傳染。

專長研究人畜共通傳染病與獸醫公共衛生的獸醫系教授連一洋解釋,絕大部分的疾病都是在野生動物如壁蝨、蚊子、鳥類、小型野生動物如老鼠、蝙蝠中循環,一旦把循環破壞掉,沒有野生動物宿主時,病源只好試著在人身上生存,人其實是這些病源的意外宿主。

連一洋指出,人畜共通傳染病有三部曲,一是大部分的病源在野生動物間循環;二是人破壞野生動物循環的意外,侵入牠的領域而跳到人身上,也就是動物傳人,人畜共通疾病傳染就已經成立;第三,當病源適應人的宿主細胞,就產生人傳人互相感染。

與野生動物劃清界線 不接觸不餵食不吃野味

蔡宜倫表示,病源本來在野生動物和自然界有存在的關係,讓野生動物回歸牠該在的地方,人與牠們應該保持距離。

蔡宜倫表示,不要接觸野生動物、不要餵食野生動物是避免人畜共通疾病感染的最高指導原則,像愛吃山產、野味的人,在處理動物屍體時,病源很容易藉由接觸或呼吸傳染,變成人的疾病。

人跟寵物之間也要有界限,例如不要玩親親、不要共食及避免被抓、咬傷等,以免飼主或寵物感染人畜共通疾病。

專長研究野生動物疾病生態及環境變遷與疾病分布的屏科大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副教授陳貞志也說,每種動物身上都帶有特有微生物,對宿主不會有致病性,但傳到另外的物種,可能會導致疾病,所以要避免接觸野生動物。

撲殺野生動物適得其反 破壞生物鏈增染病風險

陳貞志反對以撲殺方式來阻絕傳染病的擴大傳染,他以2002年的SARS疫情為例,一開始中國和香港學者說白鼻心(俗稱果子狸)是主要保毒宿主,中國於是用撲殺方式處理,最後證明宿主是蝙蝠,還好當時撲殺的是農場裡的白鼻心,不是野外,否則將造成生態浩劫。

在野生動物疾病的管理上,撲殺野生動物是非常不好的手段,會造成整個環境中動物族群的劇烈變化,可能會讓某些物種大量增加族群數量,也會造成族群擾動,例如某些動物會因此亂竄,增加人畜共通傳染病的風險。

至於禽流感和非洲豬瘟用撲殺方式阻斷病源,陳貞志說,這是家畜禽的一般做法,但不適用在野生動物。1997年,台灣發現獼猴的「疱疹B病毒」,有人提議撲殺獼猴,問題是獼猴不可能全部被撲殺,也可能在撲殺獼猴後,造成另外一個生態浩劫。

陳貞志說,許多樹木種子需靠獼猴傳播,一旦森林生態系重要的物種被撲殺,森林還能存活嗎?最好的方法就是保留棲地,把牠局限在棲地裡。

日本奈良及屏東墾丁都有讓鹿與人接觸的活動,蔡宜倫和陳貞志都認為,除非園區有非常好的管理,最好還是不要接觸、不要餵食。

台灣人很喜歡餵食野生動物,餵食造成族群的擴增,也增加人畜共通疾病傳染的風險,包括流浪狗、獼猴及野鴿等。陳貞志表示,人會感染的1,000多種病源中,七成來源是野生動物;在新興傳染病中,72%來源是野生動物。

陳貞志希望政府在野生動物生態及環境監測上,能多出一點力,目前這類的研究,都是要看KPI(績效指標),相關學者通常很難申請到經費,但生態研究通常跟KPI相反,短期間內可能不知道要做什麼,一旦疫情爆發後,才發現沒有這些研究資料可以參考。

*看單篇不過癮?中央社電子書城《全球中央》電子雜誌、紙本雜誌全面特價中。
*訂閱紙本雜誌《全球中央訂購單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中國大疫當頭 全面小康年的解封困境
172.30.14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