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式貧窮 讓人生氣又洩氣的真窮
菲律賓20%的最富人口,消費額比最窮的20%人口高八倍;10%最有錢家族,囊括國家逾三分之一的總收入。在菲律賓,窮不只是沒錢,而且是「沒機會」,連下一代也難翻身。
文/林行健 (中央社駐馬尼拉記者)
一輛賓士車在路口等紅燈,亮麗的車身烤漆上映照出一名小女孩略帶油垢的小臉。車窗緩緩搖下,伸出一隻肥嫩的小手,遞出五披索銅板,小女孩接過後開心地跑向下一輛汽車去碰運氣。
在馬尼拉灣畔的落日大道,這樣的場景每天都在上演。在Atedeo de Manila大學8月舉行的論壇中,學者表示,光是在大馬尼拉地區,就至少有170萬名貧童終日在街上流連,前途堪慮。
馬尼拉遊民充斥,到處可見蓬頭垢面的人在餐廳外的垃圾堆裏找食物。本該在學校裡讀書的小朋友,穿梭在大馬路上叫賣茉莉花串或香煙。到了晚上,一家數口擠在小推車裡過夜,窮人太多,社會福利部門也束手無策。
貧富差距之大 世所罕見
把鏡頭轉到菲國首善之區馬卡蒂市的高檔商場。櫥窗內的名牌商品,無論是香水、皮包、腕表,價格都要比台灣貴上兩到三成。座落於市內的高級村莊,區內道路寬敞、林木森森,上百棟別墅,棟棟以億元計價,難以想像這是座落於地價昂貴的金融區旁;不論是在規模、豪華度和安全管制上,台北陽明山別墅區都望塵莫及。
每個國家都有貧富懸殊的問題,但像菲律賓落差這麼大、現象這麼普遍的,卻是十分罕見。根據菲律賓Stratbase調查公司最近公布的一份研究報告,在東南亞國家當中,菲律賓民眾收入差異最為懸殊,基尼指數(Gini coefficient)去年高達44%,高於泰國的42.5%、印尼的39.4%、馬來西亞的37.9%和越南的37.8%。
國際多邊機構如亞洲開發銀行、世界銀行等稍早前的研究,也取得類似的結論。
亞洲開發銀行曾指出,菲國金字塔頂端10%最有錢家族,囊括了國家逾三分之一的總收入,貧富差異不僅顯現在收入上,還存在於土地分配、福利和人類發展等方面;世界銀行的研究也發現,菲律賓20%的最富裕人口,消費額比最貧窮的20%人口高出八倍以上。
另外,根據菲律賓「國家統計處」的報告,菲國「貧民」與「非貧民」在2006年到2009年之間的收入差異,基本上沒有太大的改變,兩者之間的差距高達四倍有餘。
菲律賓的窮不只是顯現在街友身上,連克勤克儉的工作者也都是貧窮一族。
員工一直被試用 有工作也是窮
Maria現年才20出頭,但已經成家,目前在有錢人家中長住幫佣,她把兩個小孩寄在鄉下由母親照顧,父親早已因無錢洗腎病死,丈夫在鄉下開三輪車。
她省吃儉用,每月賺到的3,000披索只留下500披索在身邊應急,其餘全部寄回家鄉,夫婦倆合起來不到8,000披索(約新台幣5,500元)的月入,不但要做家用,還得養活兩名無業前來投靠的親人。
錢不夠用,只好進當鋪或借錢度日,利息日積月累,愈來愈窮。
Jenny是一家連鎖百貨公司的售貨小姐,容貌端莊、笑容可掬,但她穿的絲襪卻已明顯脫線。她說,公司為了逃避員工福利及阻止員工組成工會,只和員工簽試用合約,試用期到了就把她轉到另一家分店「重新試用」,也因此,她的薪資一直是試用期的工資,根本買不起像樣的個人用品。
一名退休來菲的台商觀察到,在菲律賓,窮不只是沒錢,而且是「沒機會」,中下階層民眾再努力也無法扭轉命運,連下一代也難以翻身,這名台灣人感慨地說,「這種絕望才叫真的窮,也是菲律賓模式的窮」。
權錢政商連成一氣 財閥利益被優先照顧
社會學家分析,菲國貧窮有結構性的原因:政治世家、地方勢力、財團等既得利益集團,從殖民統治時代到現在,經營出根深柢固、盤根錯節的連結,不論哪一個政權上台都難以撼動。
菲律賓號稱是亞洲第一個民主國家,但人民有選票卻沒有力量,導致政府、國會優先照顧的順序是企業或家族利益,而不是整體人民福址,經濟運轉的果實集中流向上層結構。
以馬尼拉的的汽油價格為例,羅慕斯總統執政時力排眾議,解除油價管制,宣稱市場自由競爭可以抑制油價,但後來發現各大石油公司的油價幾乎是同步漲跌,民眾不由得懷疑石油商是否組成「企業聯合」(Cartel),但能源部門只是「袖手旁觀」;相形之下,油價漲車資卻不准漲,馬尼拉計程車收費不到台北的一半,油價卻比台灣貴近兩成,司機們即使開一整天車,收入也少得可憐。
菲律賓人民的所得是台灣的三分之一,但2011年菲律賓電價每度11美分(約新台幣3.25元),全亞洲最貴;手機通話費每分鐘約需7.5披索(約新台幣5.12元),高於台灣;便利商店裏的飲料與麵包也不比台灣便宜。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全球中央》10月號;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