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Your browser does not appear to support Traditional Chinese.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CNA’s English website, “Focus Taiwan”?
こちらのページは繁体字版です。日本語版「フォーカス台湾」に移動しますか。
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Icon中央社一手新聞APP
下載

網癮防治有法令沒配套 學者籲加把勁

2018/7/7 08:40(7/7 11:10 更新)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請同意我們的隱私權規範,才能啟用聽新聞的功能。

青少年沉迷網路 大人怎麼辦專題(3)(中央社記者陳妍君台北7日電)學者指出,近年來,台灣開始重視電子競技產業;然而,在網癮防治方面,南韓統合各部會之力,立法促使業界、家長採取積極作為,台灣卻空有法令而未建立網癮防治配套措施。

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林煜軒指出,臨床上,網路成癮主要分為3類:遊戲、社群媒體和色情,其中最難處理的是遊戲,因為使用者對遊戲的黏著度、沉迷度最高,遊戲造成的影響及對健康的危害也最嚴重。

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系教授王智弘表示,如今遊戲設計跟過去不同,以前很多人玩「超級瑪利」,但沒到網路成癮的程度,因為玩的人知道「我在玩遊戲」;但角色扮演遊戲會讓玩家認為,「我就是遊戲裡的那個角色」,較容易沉浸其中。

另外,王智弘說,遊戲裡的角色是由多位玩家扮演,這也建構了網路上的社群人際關係,不能輕易說不玩就不玩。

他表示:「現在我們3個人一組去打怪,3個人有分工,前面騎士要擋怪、中間弓手要攻擊、後面巫師要補給,所以你不能輕易出來。你一個人跑掉的時候,會滅團的啊。」

王智弘說:「滅團之後,就沒有人要跟你玩啦。所以這是江湖道義啊,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真的有一點那種感覺。」

台北市明德國中輔導教師黃之盈表示,從發展心理學角度來說,13到20歲正值青少年額葉發展時期。日本研究發現,如果讓學生算加減乘除,測大腦血流狀況;與在打電動的孩子相較,正在算數的學生會運用前額葉思考,但打電動的孩子前額葉幾乎沒有血流通過。

她指出,因為大腦用進廢退,遊戲成癮青少年注意力越來越渙散、越來越退步是非常明顯的。

另外,黃之盈說,青少年因為荷爾蒙作用,原本就比較易怒,加上他們很需要睡眠,如果晚上玩遊戲睡眠不足、情緒起伏大、又沒辦法自我控制,「同學會覺得,他有事嗎?」人際交往就會出現狀況。

數位產業近來掀起試圖將用戶拉出手機依賴行為的產品開發風潮,網路巨擘Google 5月提出「數位福祉」(Digital Wellbeing)一詞,宣布新版Android軟體將設計「數據面板」(Dashboard),讓用戶看到自己每天花多少時間在手機和各項應用程式上。

手機大廠蘋果6月初也宣布在新版iOS系統,新增時間管理功能,幫用戶整理出使用時間報告,包括花最多時間在哪個程式上、多常拿起手機、哪個程式給最多通知,還能設定一天內,可以使用某個程式多長時間。

台灣網路成癮防治學會理事長柯慧貞表示,在網路成癮防治方面,南韓其實規劃得最早、最全面,也看到顯著成效。

她指出,南韓2011年立法,禁止未滿16歲的兒童與青少年深夜12時到凌晨6時玩線上遊戲,也要求業者每小時要在線上遊戲中,顯示至少3秒的使用時間提示,讓玩家知道自己已經玩了多長時間。

柯慧貞說,最重要的是,南韓統合各部會之力,建立全面性的政策與配套。反觀台灣,2015年修訂「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明訂兒少不得持續使用電子產品超過「合理時間」,但只是立法在那裡,沒有執法。

她表示,不僅大部分家長對此一無所知,什麼叫「合理時間」、家長如何教導孩子正確使用網路,這些配套措施完全付之闕如;台灣在網癮防治政策上,還有很大的空間需要加把勁。(編輯:李亨山/吳佳穎)1070707


延伸閱讀》每天玩線上遊戲7小時 他畢業拿校長獎
延伸閱讀》青少年沉迷網路 家長力有未逮壓力大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請繼續下滑閱讀
每天玩線上遊戲7小時 他畢業拿校長獎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