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大現代美術館舉辦《眾生共命:宮島達男》台灣首場個展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1107 17:42:57)亞洲大學附屬現代美術館8日起舉辦《眾生共命:宮島達男》台灣首場個展,被譽為「以數字與光影書寫當代時間哲學」的日本當代藝術大師宮島達男(Tatsuo Miyajima),在此次展覽中呈現13組作品,其中有2件全球首次曝光的全新創作及5件與台灣民眾共同完成的作品,以「共命」為核心,邀請參觀者透過光與數字,思考生命之間的連結與共存,展期至2026年5月10日。
亞大創辦人蔡長海表示,亞美館於2013年啟用,是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日本建築大師安藤忠雄在台灣的首件建築設計;歷經10年籌畫的中醫大美術館,也是由普立茲克獎得主、國際重量級建築師法蘭克·蓋瑞(Frank Gehry)設計,今年動工,預計在2028年啟用。此次展覽是擔任亞大、中醫大「雙館」美術館長李玉玲館長上任後策劃的首檔展覽,為邁入12週年轉型的亞美館,揭開「當代藝術大師系列」序幕。
蔡創辦人指出,透過宮島達男作品,能夠探討萬物生生不息的生命哲學;透過此展覽,讓作品與建築之間呼應,形構出作品、空間與觀眾之間的對話,也讓參觀者感受到生命、人與人之間的連結,有更深刻的體會和思考。
亞大校長蔡進發提到,讓他印象十分深刻的就是,宮島達男的作品作為當代日受到佛學很大影響,他的創作理念是「3C」(Connect、Keep connecting、Change),呈現大自然的規律。這也呼應創辦人經常所說,「亞洲大學唯一不變的,就是一直在改變。」能夠適應變化的,才是能夠留存下來的,堅持是成功的關鍵。在展覽中時間、空間、人都融合在一起,就是眾生共命的理念,是宗教性、科技性、未來性的,創作邏輯落實「以人為本」,眾生皆有藝術性,生命無論長短都可以成為創造的材料和迄今,也契合亞大的教育理念。
藝術家宮島達男強調,大學的美術館對教育十分重要,亞大有這麼好的美術館場域,讓年輕學子能夠透過展覽去學習藝術的核心精神,如人文、動情、動感和多樣性等。如今世界戰爭紛擾不斷,戰爭的反義詞不是「和平」,應該是「藝術」,藉由藝術能夠帶來改變。
宮島達男是國際當代藝術的重要代表人物,作品曾於威尼斯雙年展、英國Tate現代美術館等世界級展館展出,並被芝加哥當代藝術博物館、東京當代美術館、香港M+博物館典藏。他以LED數字為主要創作媒材,透過不斷變化的「1到9」與缺席的「0」,象徵生命不曾停歇的循環與延續。他的作品中蘊含3大創作理念:「持續變化(Keep Changing)」、「連結一切(Connect with Everything)」與「永無止境(Continue Forever)」,以數字與光影思索人類與宇宙的共生關係。
特別的是,宮島達男自1990年起,推動多項公民、兒童參與的藝術計畫,提出「Art in You.」(眾生皆有藝性)觀念。他強調「藝術存在於與人的互動當中,作品唯有在觀眾在場時,才真正成為藝術。」這次展覽同樣延續此精神,有5件作品是邀請亞大學生、霧峰地區長者與小學生、原住民族語教師及亞美館館員等,共同參與作品創作,實踐「藝術存在於人與人的互動之中」的理念。
此次亞美館展覽的5大亮點,包括:
1.〈變化地景/變化美術館〉(CHANGING LADSCAP / CHANGING MUSEUM):由126位亞大學生與亞美館同仁共同參與,讓輪盤隨機轉出的數字在亞美館3樓的長廊玻璃上產生光影,隨日照變化形成時間的軌跡,也與安藤忠雄所設計的三角形建築相呼應。
2.〈十界互具〉(MUTUAL TEN WORLDS):全新創作,回應佛教中十界的生命觀,也呼應安藤忠雄設計的三角形空間,以216顆LED燈展現生命不同狀態的交織。
3.〈變動之畫〉(PAINTING OF CHANGE-000):此次展出編號-000 是〈變動之畫〉系列的第一件作品,同時也是規模最大的作品。邀請觀眾參與,擲出骰子,牆上數字將隨之變換,象徵人生的無常與當下。
4.〈計數語言網絡〉(COUNTER LANGUAGE NETWORK):全新創作,以世界各地共 49 種語言數字的文字展現,並搭配不同顏色與動態效果呈現。
5.〈計數之聲網絡〉(COUNTER VOICE NETWORK):這是宮島達男長年的系列計畫,此次在亞美館三樓的迴廊中,打造全新場域限定作品〈計數之聲網絡-台灣〉。以「台灣聲音」為核心,邀請全台各地民眾以及15族原住民族語教師錄製倒數聲音,呈現島嶼的多元文化與共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