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訊息平台
歡迎公司行號投遞新聞訊息!詳洽業務行銷中心 人工服務時間為週一至週六9:30-12:00、14:00-18:30 如有週日發稿需求請於週六18:00前完成刊登程序。

更多訊息

從老師到病人 「大家醫」陪伴健康變老 照護更有溫度

發稿時間:2025/11/06 10:52:04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1106 10:52:04)

陳宏麟醫師。圖/陳宏麟醫師提供
陳宏麟醫師。圖/陳宏麟醫師提供

每個人都會變老,關鍵是要怎麼變老。隨著台灣高齡與慢性病人口快速增加,如何讓病人獲得連續、整合的照護,已成為醫療體系的重要課題。「大家醫計畫」以家庭醫師制度為核心,協助病人整合慢性病用藥與生活管理,讓醫療從醫院延伸到日常,落實全人照護。

陳宏麟醫師門診。圖/陳宏麟醫師提供
陳宏麟醫師門診。圖/陳宏麟醫師提供

整合照護更便利 家庭醫師成為健康守門人

29年次、現年84歲的劉老先生,是計畫的參與者之一。他長年面臨血糖、血脂與高血壓等問題,但透過「大家醫計畫」,不必往返多家醫院,只需固定到家庭醫師陳宏麟的診所,就能整合用藥、安排檢查與追蹤指數,讓治療過程清楚、方便又省時。

陳宏麟醫師長期推動「醫養合一」理念,讓慢性病管理從醫療延伸至生活。他的小學導師正是劉老先生,如今角色互換。劉老先生笑說:「以前是我照顧他,現在是他照顧我,而且還照顧得更久。」

提供病友活動空間,以增添人際、社交機會。圖/陳宏麟醫師提供
提供病友活動空間,以增添人際、社交機會。圖/陳宏麟醫師提供

醫病關係進化 從治療疾病到陪伴生活

在持續追蹤下,劉老先生的血壓與血糖維持穩定,也養成了更健康的生活。「知道吃西瓜血糖會升高,就只吃一片;月餅最多也只吃半顆。」診所定期舉辦茶道、瑜珈等課程,協助病人建立規律作息。80多歲的他,精神與體力不輸6、70歲朋友;旅居國外的兒子看到父親能就近就醫、生活穩定,也感到安心。

「大家醫計畫」讓家庭醫師成為病人的主要照護窗口,整合不同科別資訊,減少重複用藥,並協助友善轉介心臟、腎臟等專科檢查。家庭醫師熟悉病史與生活狀況,能即時調整治療,使病人獲得安全而連貫的照護。

「醫病不只是醫師要患者吃藥,是建立在朋友的基礎上。」

大家醫計畫會員專屬照護服務。圖/衛生福利部提供。
大家醫計畫會員專屬照護服務。圖/衛生福利部提供。

導入生活型態評估量表 讓照護更貼近日常

計畫導入的「生活型態評估量表」也是重要里程碑,記錄病人的飲食、喜好與睡眠狀況,協助醫師提供更個人化的建議。透過系統化紀錄,不僅病人更了解自身狀況,醫師也能全面掌握,讓照護更貼近生活。

這項制度不僅提升醫療效率,也讓醫師與病人關係更緊密。當民眾能在熟悉的社區就醫,醫療更便利,也更具信任感。

「大家醫計畫」持續在全台推動,透過家庭醫師的長期陪伴與跨院整合,讓慢性病患者少跑冤枉路、用藥更精準,讓醫療真正走入生活。對許多像劉老先生一樣的長者而言,這不只是就醫方式的改變,更是邁向健康老化的重要一步。

衛生福利部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