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美館典藏迎重要里程碑 新北重要前輩藝術家林克恭作品返臺啟動捐贈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1017 18:38:30)藝術家林克恭(1901–1992)出生於板橋,為林本源家族第六代成員,自小家學薰陶,1916年至香港接受英式教育,後留學英國、法國和瑞士,是當時少數接受完整西方美術教育之臺灣藝術家。旅居歐洲12年後,林克恭攜家人返回亞洲,於戰時輾轉於廈門、香港、澳洲、臺灣等地。自1949年起定居臺灣,並投入藝術教育工作,退休後於1974年依親居住到美國,直至1992年去世。
林克恭的藝術創作以油畫和水彩為主要媒材,以色、線、形的演變為線索,跨越抽象與具象,運用理性邏輯轉化風景、肖像、建築、人體等主題,並形構出個人化的視覺語言,在臺灣現代藝術史發展的脈絡中獨樹一格。創作之外,林氏也深耕藝術教育,曾於任教於廈門美術專科學校、臺北復興崗政工幹校(今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中國文化學院(今中國文化大學),如陳慶熇、郭道正、金哲夫、武文斌、王愷、黃朝謨、李重重、蒲浩明等藝術家皆曾受教於林克恭。他曾擔任1957年「全國美展」西畫類評審委員,1973年巴西聖保羅雙年展評審委員,1991年獲頒「國家文藝美術類成就獎」。
新美館為梳理新北市藝術史,自2020年起即展開相關研究計畫並和林克恭家屬洽談捐贈事宜,最終促成345件林氏家屬共同收藏作品的捐贈。內容涵蓋289件油畫、47件水彩、2件粉彩畫、7件素描等,不僅包含林克恭各時期之代表作品,並有許多未曾公開之畫作。此批作品已於今年9月自美國運抵臺灣,並於10月17日舉辦捐贈儀式暨記者會,本館亦規劃於2027年辦理藝術家研究個展。
新北市美術館董事長劉和然於致詞中表示,藝術典藏不僅是保存文化資產,更是連結教育與社會的重要橋樑。「典藏不只是保存,更是教育的起點。林克恭先生的作品回到新北,將成為全民推動藝術教育與文化傳承的重要基石。」
館長賴香伶則回顧了新美館從籌備處時期起,即與林克恭家屬開啟討論。「三年來,我們與家屬共同整理、研究林先生的藝術脈絡,見證這批作品從海外重返新美館的過程,格外動人。特別感謝文化部『臺灣藝術研究』補助對作品整飭修護及數位化的支持,以及春之文化基金會對研究的協力,讓這段文化返鄉的旅程得以完整。」
林克恭家屬代表 Ota ULC 在典禮中提到,「外公的作品安然回到故鄉,是我們家族共同的期待。我們深信,這裡是最能讓林克恭先生的藝術精神被理解與延續的地方。」
本次捐贈儀式同時展出部分作品,如〈湖光山色〉為林氏在臺灣所創作的半具象作品之一,透過流暢線條及豐富色彩,探索拉長、扭曲、疊合的形變組合,勾勒出身體、山丘、湖泊交錯之風景;〈女人群像〉呈現林氏經典畫面語彙,人體並置交錯,上半部勾勒明確人體臉型,與下半部精湛銜接的色塊,形成對比,開創平面內的虛構抽象空間;〈颱風眼〉則為林克恭融合自然意象,將颱風眼具象化,融合符號語言的思考,結合現實及象徵寓意的具象創作。
林克恭視抽象為一種藝術自身表達的自由化,而具象則連結觀者經驗以產生共鳴,兩者之間的轉換及融合,正是形塑其藝術風格的關鍵所在。林克恭不僅為新北市的重要藝術家,更是橫跨日治至現代的臺灣重要前輩藝術家。然而因其性格謙遜內斂,且晚年旅居海外,使得他在臺灣近現代藝術史中的討論相對稀少。此次的作品捐贈將開啟對於林克恭創作藝術的深入研究和發表,不僅為本館梳理新北藝術史奠定重要基石,更為重建臺灣藝術史提供關鍵補遺,嵌入一塊不可或缺的重要的拼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