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若漁」智慧技術套組 協助養殖漁業開創新局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910 10:57:41)為解決臺灣農業面臨氣候變遷、勞動力短缺及全球市場競爭之挑戰,農業部近期針對自106年推動智慧農業以來所產出的194項研發成果,整合為因應不同場域需求之13個智慧農業技術套組。其中「大智若漁包」匯集水產養殖服務系統相關技術,包括水質監控、成長監測、精準餵飼、病原快檢及數位行銷等產銷管理技術供養殖漁產業選用,以協助掌握養殖環境數據,提升品質與競爭力,因應產業轉型升級。
農業部表示,臺灣素有水產王國美譽,養殖漁業為國內重要產業之一,該部水產試驗所結合水質感測與自動化設備,發展養殖感測聯網與決策回饋控制技術,實現水質環境智慧化監控與管理。另推動水中養殖生物AI辨識,準確測量魚體長度,避免傳統量測造成魚體損傷問題,並結合影像分析、生物活動力辨識、水波振動、水面與水下收音分析等模組,研發精準投餵系統,優化精準餵食模式,有效降低飼料、水電與人力成本。在疫病防治方面,水試所建置快速病原檢測與光學辨識模組,搭配採樣設計強化預警與治療效能,降低產業損失,並配合農業部建構之「雲市集-農業館」平台,上架數位行銷工具,協助小型漁業者經營電商與建立品牌。
農業部指出,臺灣養殖漁民平均年齡偏高,多屬家庭經營,過去因擔憂養殖魚池突發狀況需隨時處理,活動範圍受到限制,影響生活品質。智慧養殖系統除節省人力與時間,亦促進經驗數據化與技術傳承。以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研究團隊研發之「智慧蝦類養殖系統」為例,聚焦白蝦養殖環境即時監測與智能決策,透過固定與手持水質監測設備,養殖戶可隨時掌握養殖池環境變化與投餵情況,即時接收異常警示訊息,有效降低養殖風險。
此外,該系統亦具病害照片上傳與診斷建議功能,結合專家判斷與數據分析,強化遠端管理能力,目前已技轉昊博國際服務有限公司。商品化產品「eKnowFlow養殖專家管理平臺」,模擬醫、病互動之情境,已獲數十戶漁民或農企業導入使用,經養殖戶實際使用經驗回饋表示,養殖過程中雖完成檢疫,仍發生白蝦生長遲緩與大量減少,藉此平臺即時數據監測及專家判斷,於第一時間確認水質狀況,逐一排除問題找出癥結點,釐清問題源自野生螃蟹帶病傳染,有效降低養殖損失,對養殖風險控管具實質助益。
農業部強調,上述研發成果多已技術移轉供產業應用,未來亦將持續擴大技轉並深化智慧農業技術研發與應用,並透過各式農業技術交流展會,展示多項創新科技與產業應用成果。期待更多農企業導入供契作戶使用,並期許技服業者異業結盟整合相關服務,以提供農業便捷之整合方案,穩固智農生態系,一同促進跨域交流與國際合作,攜手產業邁向智慧轉型與永續發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