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訊息平台
歡迎公司行號投遞新聞訊息!詳洽業務行銷中心 人工服務時間為週一至週六9:30-12:00、14:00-18:30 如有週日發稿需求請於週六18:00前完成刊登程序。

更多訊息

從部落教室到工程現場 臺科大共好Spark+計畫打造能源教育橋梁

發稿時間:2025/08/21 15:41:55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821 15:41:55)為深化地方永續實踐並提升全民能源素養,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共好 Spark+」大學社會責任實踐(USR)團隊,日前與台灣電力公司東部發電廠正式簽署合作備忘錄(MOU),確立長期策略夥伴關係。雙方將於綠能教育、電力知識轉譯、場域活化與影音紀錄等領域展開全面合作,致力打造以「在地連結 × 公民科學 × 永續行動」為核心價值的教育典範。

共好Spark+與台電東部電廠舉辦「銅門國小夏校:節電從我改變」活動。
共好Spark+與台電東部電廠舉辦「銅門國小夏校:節電從我改變」活動。

本次合作源起於2023年「共好 Spark+」團隊於花蓮銅門國小舉辦的科普夏校。原以語言與機器人教學為主軸的課程,因觀察到校園生活與台電設施間的密切關聯,引發團隊對於在地能源脈絡與文化深耕的濃厚興趣。在銅門國小校方協助牽線下,促成與台電東部發電廠的交流契機。

共好Spark+計畫主持人王瑩(左)與台電東部發電廠廠長李重億(右)簽訂MOU。
共好Spark+計畫主持人王瑩(左)與台電東部發電廠廠長李重億(右)簽訂MOU。

交流的契機,源自台電東部發電廠熱情洋溢的導覽與解說,還有那支盛情招待的「龍澗電廠冰棒」—在笑聲與清涼中拉近了彼此距離,也為日後團隊走訪台電初英及榕樹機組埋下了溫暖的伏筆。透過工程師現場授課,臺科大學生得以深入了解水力發電機制與電網運作原理,為後續能源教育與教材研發奠定紮實基礎。

2025年花蓮銅門國小夏校的水力發電科學課
2025年花蓮銅門國小夏校的水力發電科學課

臺科大「共好 Spark+」計畫主持人王瑩表示,「我們期待透過與台電的合作,建立一座從工程現場到部落教室的橋梁,讓孩子在沒有壓力的學習中種下永續與科學的種子。」

共好Spark+團隊認為,教育的價值不止於知識傳遞,更在於轉譯與創新。臺科大學生運用跨域專長,將電力原理轉化為互動性教材「能源大富翁」,從初期的小型跑關活動,進化為長達數公尺、涵蓋風能、水力、電網邏輯的巨幅永續遊戲地圖。透過吹球模擬風力、保特瓶呈現水力發電等方式,讓孩童在遊戲中體驗抽象能源概念的具象轉化。

2025年花蓮銅門國小夏校舉辦的「綠能去哪兒」活動
2025年花蓮銅門國小夏校舉辦的「綠能去哪兒」活動

台電東部發電廠廠長李重億連續兩年親自參與校園活動,並積極提供教具改進建議,包括納入「碳權」、「綠能標章」等進階能源議題。同時,雙方亦合作活化台電木瓜溪故事館,設置互動展示裝置,如退役渦輪導翼、操作模型等,讓學童透過「觸摸」、「聲音」與「提問」探索能源世界。

團隊成員到銅門木瓜溪故事館理解水力發電
團隊成員到銅門木瓜溪故事館理解水力發電

簽署MOU後,臺科大與台電東部發電廠將合作推動「地方電力與文化影音紀錄計畫」,邀請銅門國小學生、家長與台電工程師共同參與在地故事的拍攝與說述。影片將以木瓜溪、奇萊山與電力工程為背景,串聯部落文化、永續教育與公共能源意識,期望建構屬於在地的能源記憶庫。

「共好 Spark+」為國立臺灣科技大學推動的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之一,結合設計、工程與教育專業,以科技創新與文化共構為雙軸,致力於培養偏鄉學童的能源素養與科學素質,實踐知識在地化與教育公平的理念,為社會注入永續發展的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