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醫大承辦2025台灣藥學會藥物化學研討會—聚焦AI、跨域永續,強化藥物發展韌性與人才培育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701 09:48:22)由台灣藥學會藥物化學組與財團法人臺北市王光昭教授學術教育基金會主辦,高雄醫學大學藥學院藥學系承辦的「2025台灣藥學會藥物化學研討會(PST Medicinal Chemistry Symposium)」,於6月22日至24日在台南十鼓文創園區圓滿舉行,吸引來自全台大專院校與研究機構近三百位藥學相關領域的師生及專家學者共襄盛舉,展現國內藥物化學界薪火相傳、世代同行的溫暖精神。
藥學會藥物化學組於1994年12月正式成立,由王光昭教授擔任第一屆召集人。隔年3月31日由陳基旺教授團隊承辦,於當時的台北縣(新北市)淡水洲子灣舉行第一次藥物化學研討會。台灣藥學會藥物化學研討會自創辦以來,歷經三十年耕耘與發展,已成為國內藥物化學領域最具代表性與規模的年度盛會。會議旨在促進全台藥物化學教研人員與學生間的交流、成果展示與經驗傳承,同時也成為青年學子邁向學術與研發舞台的重要跳板。
本屆研討會以「跨域•永續•AI」為主軸,延續提攜後進、傳承學術的精神,為期三天的會程安排了4場專題演講、12場口頭報告與80篇壁報交流,內容多元且具前瞻性。為鼓勵青年學術參與,特別設立博士、碩士與大專生三組競賽項目,並提供「王光昭教授學術教育基金會」出席國際會議之獎助金,以拓展學生國際視野。開幕典禮中,高雄醫學大學藥學院院長楊世群教授強調AI創新技術與跨領域合作的重要性,藥學系系主任張訓碩教授則感謝各界支持,期許促進學術交流與人才培育。長庚科技大學黃聰龍副校長代表國科會藥學暨中醫藥學門向與會人員傳達:「推動藥學及中醫藥學門的學術發展與創新應用,需從制度面強化審查與倫理教育,並結合AI藥物設計、細胞製藥與核酸藥物平台,打造具國際競爭力的研發環境」。會中,高雄醫學大學魏春旺教授發表以AI深度神經網路建立抗癌胜肽預測模型,準確率高達92.2%;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黃奇英教授則介紹其開發之ADEPT系統,能預測藥物在臨床的發展潛力,為精準醫療提供新解方。此外,國家衛生研究院翁紹華研究員則分享具新穎結構之鴉片受體調控劑的研發成果;中央研究院林曉青副研究員深入探討異戊二烯類天然物的酵素生合成機制,精彩豐富的專題演講內容引起與會者熱烈討論。除了學術活動,會議也穿插神農盃戶外趣味競賽與十鼓擊樂團表演,活絡氣氛,促進跨校交流與團隊合作,展現台灣藥物化學界代代傳承、持續創新的精神。
最後,在充滿歡笑與掌聲的頒獎典禮中,本屆活動圓滿落下帷幕。閉幕典禮上,由王光昭教授學術教育基金會董事—嘉南藥理大學呂玉玲教授宣布下屆研討會將由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藥學院主辦,象徵學術的薪火相傳。展望未來,藥物化學研討會將持續凝聚產官學研能量,打造韌性藥物研發與培育創新人才的共創平台,持續為藥物研發、健康照護與學術傳承注入源源不絕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