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應地球日 臺東縣環保局推「文化交流 × 淨零行動」 用部落體驗說永續的故事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422 12:54:58)
為響應每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Earth Day),臺東縣環保局日前邀請來自世界的朋友一同走進部落,舉辦一場「部落綠生活淨零一日遊」活動,體驗淨零生活,吸引了30位來自歐美及東南亞等多個國家外籍朋友及親屬共襄盛舉,在地球日前夕,一起走入臺東原鄉,跟在地文化對話,並與自然共生,讓每一位外籍朋友都能體驗到生根在臺東部落的永續精神。
臺東縣政府表示,地球日(Earth Day)是全球對話環境的日子,而此次部落體驗活動,正是一場屬於臺東的行動式回應。參與活動的外籍朋友認識了臺東的永續不只在「天然環境」,也感受到那份堅持與大地和諧共處的「臺東人心」,更帶走了臺東永續生活的靈感。
臺東縣環保局指出,活動舉辦地點在依著利嘉溪而建的達魯瑪克部落,當天在部落頭目與環境教育老師的帶領下,沿著部落傳統步道漫步,了解魯凱族如何透過文化傳承,與腳下這塊土地永續共處。此外,外籍朋友也親手體驗了傳統射箭、製作自己專屬的竹杯等工藝,並透過品嚐部落媽媽用在地食材烹煮的風味料理來了解部落的惜食文化,也與原住民青年一同聆聽世代傳承的自然知識。
活動最後,多位外國朋友也分享他們的參與心得。來自美國的 Guffey 認為,這是一場非常美好的體驗,不僅品嚐了美味的在地食物,也學習到部落如何保護文化、利用自然資源達到自給自足。他觀察到,雖然美國也有回收制度,但台灣在資源分類方面更加細緻,特別是廚餘回收與垃圾分類,令人印象深刻。
來自香港的薛小姐則表示,透過這次活動深入了解臺東原住民的生活方式,感受到人與自然可以融為一體,這樣的永續精神非常值得珍惜。雖然香港也有推動海底與街區清理的環保行動,但像這樣深入原鄉文化的體驗,在香港是沒有的。來自加拿大的 Stefan 也提到,臺東的部落文化豐富且受到良好保護,讓人深受感動。他指出,塑膠製品正以我們尚未完全了解的方式影響環境,因此每個人都應該採取行動,盡力減少對地球的傷害。
環保局進一步表示,此次活動是串聯在地「臺東縣國際外語體驗教育發展學會」及「外籍配偶協會」,希望透過實地走訪與文化對話,讓不同國籍、不同文化背景的居民,都能從臺東出發,一起落實綠色生活,雖然語言不同,但笑容和行動不需要翻譯。
環保局呼籲,未來將持續以行動推動「淨零綠生活」,讓環保不只是理念,更是日常的一部分,並呼籲大家來臺東遊玩時,別忘了落實環保行動!如自備環保餐具、減少一次性用品、愛護自然環境等,讓旅遊更有意義,共同守護臺東的美好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