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訊息平台
歡迎公司行號投遞新聞訊息!詳洽業務行銷中心 人工服務時間為週一至週六9:30-12:00、14:00-18:30 如有週日發稿需求請於週六18:00前完成刊登程序。

中央大學團隊研究登上《Nature》  發現冰川融化加劇淡水流失及海平面上升

發稿時間:2025/02/20 09:53:06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220 09:53:06)

照片拍攝於2017年10月6日,阿拉斯加丘加奇山脈。顯示冰川不斷消退,融水流入前方的湖泊和河流。歐洲太空總署提供
照片拍攝於2017年10月6日,阿拉斯加丘加奇山脈。顯示冰川不斷消退,融水流入前方的湖泊和河流。歐洲太空總署提供

全球冰川正在加速融化,不僅讓當地的淡水資源減少,也讓海平面上升得越來越快。中央大學鄭懷傑助理教授及其研究團隊參與的跨國合作計畫近日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Nature》發表最新研究成果,揭示全球冰川損失日益嚴重,並關注冰川消融對全球海平面上升及淡水資源的影響。這項集結來自全球35組科研團隊的研究,對過去23年間全球冰川質量變化進行了詳細統計與分析。

根據研究結果,自2000年以來,全球冰川平均每年流失約2730億噸冰。2000年時,全球冰川(不包括格陵蘭和南極的大陸冰蓋)覆蓋面積為705,221平方公里,儲存約122兆噸冰。但過去20年間,冰川總體積已減少約5%,其中區域性的流失幅度從南極及次南極群島的2%到中歐的39%不等,非常驚人。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發現,全球冰川損失速度自2010年後明顯加快。在2012至2023年間,冰川流失量比2000至2011年增加了36%。整個研究期間,冰川的質量損失比格陵蘭冰蓋的損失量高出18%,更是南極冰蓋的兩倍以上。

這項名為「GlaMBIE」的跨國研究計畫,主要由歐洲太空總署(ESA)的Science for Society(科學服務社會)計畫資助,並獲得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ryospheric Sciences(國際冰凍圈科學協會)及多個機構合作夥伴的支持。研究由GlaMBIE團隊負責,並由WGMS(世界冰川監測服務,設於蘇黎世大學)及愛丁堡大學領導,與Earthwave 公司及來自全球35個研究團隊共同合作完成。

GlaMBIE 主要領導團隊人Michael Zemp表示,透過結合不同的觀測方法,提供關於冰川區域性變化趨勢及年度變動的見解,還能比較各種觀測方法之間的差異。這代表團對能夠建立新的觀測基準,為未來研究冰川融化對區域水資源及全球海平面上升的影響提供更可靠的數據。

鄭懷傑強調,這項研究的目標,不僅是計算全球冰河損失的具體數字,更希望喚起所有團隊參與者所參與的地方社群對全球暖化影響的警覺,對於台灣來說,希望能把減碳和遏止暖化政策的迫切性積極傳達給社會各界人士。隨著計畫的推進,團隊將持續深入研究全球不同區域冰河損失的變化。這項研究代表著今年聯合國國際冰川保護年(International Year of Glaciers’ Preservation)及即將到來的冰凍圈科學行動十年(Decade of Action for Cryospheric Sciences,2025–2034)的重要里程碑。

更多研究詳情可參考《Nature》文章連結: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4-08545-z

阿拉斯加是全球冰川消融量最大的地理分區。圖為阿拉斯加的 Nizina 冰河前緣。
阿拉斯加是全球冰川消融量最大的地理分區。圖為阿拉斯加的 Nizina 冰河前緣。

南美洲巴塔哥尼亞地區的冰河較少受到全球研究人員的關注,但是近年來也同樣遭受劇烈變動。圖為智利最南端的一條偏遠冰河。
南美洲巴塔哥尼亞地區的冰河較少受到全球研究人員的關注,但是近年來也同樣遭受劇烈變動。圖為智利最南端的一條偏遠冰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