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科大舉辦雙語研究成果發表會 攜手國內外專家剖析EMI教學挑戰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212 09:46:58)在雙語政策推動下,國立臺灣科技大學雙語教育推動辦公室為提升 EMI課程教學品質,在過去兩年透過不同的研究計劃,探討多元的教學策略,並將研究成果發表於國際期刊。為促進學術交流,近期更彙整現階段研究成果,舉辦「雙語研究成果發表會」,聚焦EMI的「教學」、「學習」與「課堂評量」,邀請國內外學者共同探討雙語教育的挑戰與機遇。
本次發表會特別邀請兩位國際學者發表專題演講,分享他們在EMI教學的專業見解。來自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的林容先教授,以“Bridging Perspectives: Navigating EMI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through Classroom Experiences in Taiwan and the U.S.”為題,探討台美兩地 EMI 教學環境的異同,並分析教師、學生及學術機構所面臨的挑戰與機會,提供與會者更全面的視角,理解 EMI 課程的推動關鍵。
泰國國立法政大學的Pariwat Imsa-ard教授則以“Assessment in EMI: What Really Matters for Learners and Educators”為題,從 EMI 教學常見的迷思切入,深入探討 EMI 課堂評量的核心價值與目的,並提供教師在設計 EMI 評量時的建議。兩位講者的專業見解與生動表達,激發與會者對 EMI 教學的深入思考,開拓更多實踐與發展的可能性。
在簡報分享環節,雙語推動辦公室精選四篇已發表於國際期刊的研究成果,分別為:「Examin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an EMI preparatory program and the relationship among affective factors; Exploring Language Use in an EMI Environment: Students’ Translanguaging Practices and Semiotic Repertoires; A Study of the Correlation of EAP and BESTEP: focusing on “Global Communication in English at Taiwan Tech"; Learning motivation, experiences and obstacles in EMI classroom: Students’ perspectives from diverse disciplines and domains’」內容分別探討 EMI 先修課程對學習情意因素的影響、學生於 EMI 課堂中的語言社會學與符號應用、學術英語課程與語言能力測驗的關聯,以及不同學科背景學生在 EMI 課程中的學習動機與挑戰。
此外,發表會中也介紹六項正在進行中的研究計畫,涵蓋心理因素對 EMI 學習表現的影響、雙語政策實施過程中的挑戰及 EMI 課堂評量尺規標準等議題。藉由此次發表會,研究者們得以獲得多方評論與寶貴建議,並進一步深化研究內容。
本次發表會也邀請到來自國內多所大學的學者給予建議,包括國立成功大學的高郁婷副教授、臺北醫學大學的黃湘玲助理教授、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的廖瑞騰助理教授、國立臺北科技大學的陳心怡副教授、國立臺灣大學的黃恆綜副教授與李立聖講師,以及國立政治大學的黃怡萍副教授。學者針對研究計畫進行深入分析,討論數據蒐集方法是否符合研究問題的需求,並對進行中的研究提出建議與期待。為促進交流,發表會除了開放現場提問外,也運用 Padlet 互動平台,讓與會者能夠即時提問與回應,促進更深入的學術對話。
最後,國立臺灣大學黃恆綜副教授代表與會學者對此次發表會表示肯定,認為這場學術交流活動有助於提升EMI教學品質,也為未來雙語教育的發展提供重要參考。臺科大雙語教育推動辦公室洪紹挺執行長也感謝各校評論學者與國際講者的參與,並期待團隊未來能持續深化 EMI 研究,在雙語教育領域取得更豐碩的成果。臺科大將持續優化 EMI 課程,提升學生的國際競爭力,為臺灣雙語教育發展奠定更穩固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