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訊息平台
歡迎公司行號投遞新聞訊息!詳洽業務行銷中心 人工服務時間為週一至週六9:30-12:00、14:00-18:30 如有週日發稿需求請於週六18:00前完成刊登程序。

國立臺灣美術館2025年展覽規劃重點公布

發稿時間:2025/01/23 09:51:53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123 09:51:53)國立臺灣美術館今日公布2025年度展覽規劃重點。迎接新的一年,國美館規劃展出全新策畫的「時代印記-國美典藏常設展」、「廖修平90大展」和席德進等多個研究展,持續美術館肩負臺灣藝術研究推廣的使命,推動典藏及特色藏品的專題研究,同時拓展與國際重要藝文機構/美術館的典藏品、策畫研究等深入的展覽合作模式,在今年與法國龐畢度藝術中心、美國聖塔非IAIA當代原住民藝術館密切合作,展出「失序樂章-聲音藝術之旅」、「當代臺灣原住民的藝術與行動主義」等重要交流展,以多元開放的交流及豐富的藝術觀點分享,打開台灣美術的研究視野及國際對話的可能性。

回顧2024年,國美館所推出的「致未來世代的美術史」、「匯流溯源-國美典藏早期書畫展」、「日月頌-顏水龍與臺灣」等藝術史研究展獲得許多觀眾好評及感動(其中「日月頌-顏水龍與臺灣」獲得藝術家雜誌社公辦好展前十名的殊榮)。尤其是透過攜手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和顏娟英老師所帶領學者研究團隊,重現顏水龍巨型壁畫〈旭日東昇〉;另外和東京藝術大學大學美術館偕同發表黃土水的美術專題研究,跨國合作共同策畫「黃土水與他的時代—臺灣首位西洋雕塑家與20世紀初期的東京美術學校」,推動國寶〈甘露水〉首次赴國外展出,國寶作品在日本的展出更獲當地多個重要報紙的盛譽-將之稱為幻之〈甘露水〉,美術館透過展覽參與且創造藝術史代表性作品的重要事件。而在年底開展的兩大國際展覽「所有令人屏息的-2024亞洲藝術雙年展」、「靈魂的棲所」分別透過亞洲氣息律動為隱喻來召喚危機世界的休止與轉換;另一方面也在AI科技時代的浪潮下重新思考人之靈魂所在,以當代藝術家對於現今世界局勢的敏銳觀察,來回應我們當下的生活。

美術館不僅是展示藝術發展的歷史,更透過展覽來創造思考歷史與當下世界的探索空間:一月新開展的「王連晟:烏托邦的倫理機器」持續當下最火熱的AI議題,針對人工智慧的數據演算是否存在人性的價值觀或道德認知,展覽透過互動裝置與人工智慧技術,探索AI在理解和應對人類道德選擇上的能力,以及機器與人類之間的複雜互動。U108 SPACE沉浸式展演場域自2021年底成立以來,已經成為國美館的鮮明指標,一月推出由謝瀞瑩、提摩西 · 伍德(Timothy Wood)及邱偉豪共同創作,結合電子聲響、互動設計與 AI 技術,在U108 SPACE沉浸式空間打造了「阿爾法聲林」,作品融合布農族八部合音、夢占文化以及自然能量等元素,創造多感官共振的療癒體驗,這個療癒系作品,是觀眾新春到訪國美館絕不能錯過的觀賞重點。

新春假期過後,三月將首先推出由蕭瓊瑞教授策畫的「廖修平90大展」,展覽除了完整呈現廖修平老師融合傳統與現代的藝術創作歷程,更將研究脈絡觸及廖老師在亞洲現代版畫推廣及教學上的投入及貢獻。緊接著在四月,國美館將迎來睽違近27年之久與法國龐畢度藝術中心的再次合作(1998年龐畢度中心藝術影像展於國美館)。本次「失序樂章-聲音藝術之旅」一展是邀集了國際及亞洲地區共近30位藝術家的大型合作案,規模較過往更為盛大且合作模式更採取互動交流,展覽聚焦藝術創作裡鮮少被深度探索的聲音感官和議題,結合龐畢度藝術中心重要代表性及新近購入的新媒體藝術藏品,和國美館參與加入的五位臺灣藝術家共同展開多向度的觀點對話。展覽除了談「聲音」在當代藝術中的各種眾聲返響之形式,也將觸及聲音之於身體感官、社會記憶、政治體制和AI技術演化聲景等豐富面向的多義詮釋。

四月除了由文化部藝文場館科藝創新計畫支持下國美館與龐畢度藝術中心的重點展覽,由美術館四位館內研究人員和館外學者所策劃的「時代印記—國美典藏常設展」,精選本館典藏特色藏品和爬梳臺灣從明清至當代的時代脈絡為展示方式,陸續在不同規劃時程於國美館一至三樓呈現下列主題展區:明鄭與清治時期漢文化影響的書畫、臺灣近代美術在地色彩光譜、戰後現代美術浪潮至鄉土現實回歸、美學表現的變法至直面時代的自我發聲、全球化與數位化情境下的回返與拓展。屆時百餘件的國美重要典藏和臺灣藝術史的精采發展將可一覽無遺。

本年度代表臺灣館參與第19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的是透過公開徵選方式脫穎而出的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團隊,由策展人薛丞倫與吳秉聲、蘇孟宗、江松長共同策畫的「[無]-信仰:漂蕩世界的臺灣智慧」,以「效率」、「科技」、「控制」3個面向的研究與設計提案回應今年威尼斯大會命題「智慧、自然、人工、集體」,共同探索並定義當代台灣建築師的集體智慧表現和未來設計展演領域。展覽將於2025年5月10日至11月23日在義大利普里奇歐尼宮展出。
另一個重要的國際交流展出計畫則是與國美館與美國IAIA當代原住民藝術館共同組織的「當代臺灣原住民的藝術與行動主義」,由館內策展人賴駿杰偕同那高.卜沌(Nakaw Putun)和該館策展人曼紐菈.威爾-歐福-曼(Manuela Well-Off-Man)共同策劃。本展有別於以往呈現之原住民藝術創作觀點與視角,聚焦當代原民藝術中的藝術行動主義,特別是新一代原民藝術家探討臺灣原住民藝術中多元認同、生存困境,與自然意識等主題,以及新世代藝術家如何拓展關於性別與族群認同及其行動主義回應在創作生態上的現象。除展覽外,IAIA當代原住民藝術館將展開多場系列推廣活動,亦將邀請本展部分參展藝術家前往短期駐村,期與當地原住民文化及社群有更多創作及學術上的交流和互動。

國美館將於下半年繼續推動「114年全國美術展」、席德進典藏及女性藝術創作等多個主題研究和「2025臺灣美術雙年展」。臺灣美術雙年展自2008年以來,以不同策畫主題和研究方式打開臺灣美術的多元觀點探索,並以雙年展的形式嫁接更多臺灣藝術與國際單位的合作及推廣,本屆雙年展國美館持續投注美術館研究策劃人才的培育,結合館內的研究能量和其他學術資源,深入觀察臺灣當前的藝術創作生態與環境,關注藝術創作者的創新計畫,期待在下半年發布令人耳目一新的雙年展主題內容。

陳貺怡接任國美館館長後,關注及呈現臺灣藝術各個創作世代的發展,規劃典藏常設展及資深藝術家研究展,希望國人來到美術館在飽覽臺灣藝術各階段的發展之餘,可以更加瞭解與我們自身土地和時代息息相關的歷史。陳貺怡表示:「藝術反映社會、反映人心,是時代精神的彰顯。」除了在認識歷史中找回文化自信,更需要透過更多國際的交流合作,向外探索及連結,尋找臺灣藝術在國際視野上的獨特定位,推動更多的跨國際與跨機構的合作案。今年度國美館也將首度透過公開徵選的方式推動國際駐館研究,更多相關徵選方式以及後續國美館的精采展覽計畫內容,也請繼續關注國美館的官方網站 www.ntmofa.gov.tw

「第19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無]-信仰:漂蕩世界的臺灣智慧」展覽海報
「第19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無]-信仰:漂蕩世界的臺灣智慧」展覽海報

「所有令人屏息的-2024亞洲藝術雙年展」韓國藝術家李宇城於國美館展出〈炙熱的風〉現場圖。
「所有令人屏息的-2024亞洲藝術雙年展」韓國藝術家李宇城於國美館展出〈炙熱的風〉現場圖。

U108_SPACE沉浸式展演場域展出謝瀞瑩「阿爾法聲林」展出現場圖
U108_SPACE沉浸式展演場域展出謝瀞瑩「阿爾法聲林」展出現場圖

「廖修平90大展」展覽作品〈吉祥〉,2023年。繪畫、壓克力、金箔、畫布,40x120cm×6(畫心)
「廖修平90大展」展覽作品〈吉祥〉,2023年。繪畫、壓克力、金箔、畫布,40x120cm×6(畫心)

「時代印記—國美典藏常設展」展出作品:林阿琴〈元宵〉,1952年,膠彩畫,69x90cm。國立台灣美術館典藏
「時代印記—國美典藏常設展」展出作品:林阿琴〈元宵〉,1952年,膠彩畫,69x90cm。國立台灣美術館典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