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發會前主委陳美伶蒞國立東華大學分享臺灣地方創生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1212 16:20:42)有臺灣「地方創生教母」美譽的前國發會主委陳美伶12月12日到國立東華大學分享臺灣地方創生的經驗與心得。臺灣的地方創生政策,是陳美伶擔任國發會主委時推動,2019年並訂為臺灣地方創生元年,為我國的總人口減少、人口過度集中大都市,以及城鄉發展失衡等問題尋找出路。卸下國發會主委後,更是全心投入扶植地方團隊的志業之中,與在地發展的伙伴一起成立「地方創生基金會」並擔任董事長,繼續走入臺灣各個鄉鎮,陪伴有志耕耘地方的地方創生團隊。
美伶董事長的分享緊扣地方元素,開場即提及今年重創花蓮的0403地震,還舉了颱風所造成的災害,旋即指出危機就是轉機,並引英國前首相邱吉爾的名言「不要浪費一場好危機」,當花蓮需要再出發時,潛心檢閱才會重新發現我們擁有的好資源。花蓮是觀光大縣,想要發展的是一百萬人來一次,還是一萬人來一百次的經濟模式?由此一問帶出地方創生著重的是地方DNA,包含族群、文化、歷史等等的故事,所發展出來的沉浸式體驗經濟。
在進入地方創生團隊的分享前,美伶董事長快速分享地方創生政策的源起與內容,指出雖然是借鑑日本的方案,但推動時已考慮我國的元素,結合企業投資故鄉、產官學研社參與、科技導入、建立品牌,以及統籌部會資源分配五支箭來共同推動。並指出臺灣的地方創生是國家級戰略計畫,是一場由下而上的凝聚共識、跨域整合的行動,並結合大學端的USR及企業ESG,大家一起動起來。
接著董事長以美伶姐的身份,深入全臺各個鄉鎮,探訪各個地方創生團隊並記下他們的故事,看每一個案例當初是怎麼樣的起心動念,過程中又是如何克服種種的困難挑戰,譜寫出令人動容的地方故事。幾年下來,走過數不清的鄉鎮,陪伴了無數的地創團隊,並將其中的一些故事輯錄撰寫2本臺灣地方創生的書籍,將這些精彩的故事分享出去。
美伶董事長指出地方創生不只是人文、地產、景的結合,更需要科技、人才、創新、永續這些元素,她說地方創生的名字可以一樣,但每個地方的生態系卻是獨特的,並指出我們也許看不到未來的樣子,但子孫們一定知道我們為他們做了什麼。最後,以「一個人可以走得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遠。」做為結束語,也表明地方創生注定不是一個單打獨鬥的事業,而是需要融入地方,並與伙伴建立關係的新的生活樣態。
東華鴻海講座基金此次有幸邀請到陳美伶董事長蒞校,與師生分享其經歷的臺灣地方創生寶貴心得,也期望能有學子從中獲取地方創生的經驗及精神,投入台灣的地方創生大隊之中,為臺灣的城鄉發展共同譜寫新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