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音樂搭建創意橋樑──爵士樂手黃偉駿的即興之路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1204 18:20:09)10月30日,中文系第三場文學沙龍+plus邀請到系友黃偉駿帶來一場從爵士樂談創作的跨域講座。黃偉駿畢業後赴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音樂院攻讀爵士小提琴演奏碩士;目前除了擔任「玩弦四度」爵士弦樂四重奏團長,也獲得第六屆、第八屆金音獎「最佳爵士專輯」「最佳爵士單曲」獎,亦曾入圍金曲獎、傳藝金曲獎等獎項。
黃偉駿開場即帶來一段現場即興演奏,為今晚的文學沙龍拉開序幕,而後透過與聽眾的互動,讓大家以最好親近的方式認識爵士樂的發展,包括幾位甚具代表性的爵士樂手。他特別提到,最早的「即興」其實誕生於「假彈」(fake);這是因為當時社會下的黑人為了討生活,會假裝藉由看譜為上層階級演奏,但事實上演奏內容全是即興的。
這件事情看似荒謬、難以想像:黃偉駿藉以與聽眾分享:可很多時候就是在荒謬中,靈感或創意才會迸發出來我們常常認為要做好萬全準備才能做好事情,要豐富的閱讀才能寫出好作品,要受過古典小提琴完整的訓練,練過許多名家的曲子,才能去練爵士小提琴。但創作這件事,可以試著把它想得單純一點,就像爵士樂的誕生一樣,當時的黑人們並不具備大家所認為的「成為音樂家該有的樣子」。我們之所以創作,只是非常單純的想表達自己,在過程中傾聽感受並與之對話,這才是最重要的。
黃偉駿說,大家可以試著想像,靈感與創作並不是因果關係,而是共生並存的狀態。但他也提到自己最開始面對舞台、面對即興時,同樣會感受到極大的不安,時常希望以120%的萬全準備來演出,可這樣的想法反而會讓他無法享受創作的快樂。於是他逐漸學習接受未知,接受不知道之後要演什麼的狀態,但一定會有一些驚喜或意外在等著他,而他能在過程中好好感受、回答自己。
黃偉駿也鼓勵學弟妹,以「眼高手低」來看待自己與創作。「眼高」並不是自視甚高,而是要重視自己的評價跟感受;「手低」則是把下筆的門檻降低,不要擔心寫得不好,先寫出來才有機會得到讀者、同儕、老師的回饋,從而慢慢進步。容許自己會有懷疑自我的時刻,但也要努力維持創作,因為真正屬於我們的便是在每一次的創作中,與自己、與作品的對話,這些才是能陪伴你好好走這條路的力量。
同時,他也提醒學弟妹們,我們的創作性內在於自己,但也像自己的另外一部分。我們可以與它合作,但我們並不能控制它;我們可以提供養分給它,而最後要發揮怎麼樣的力量,決定權在你。所以該休息的時候就休息,沒有靈感的時候就出去走走,保持身心的放鬆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件事。
東海中文系文學沙龍除了邀請到從事文學創作的系友,同時也擴大了「創作」的討論面向,從文字出發走向各種領域的創作。黃偉駿正是以一位爵士小提琴演奏家以及作曲家的身份,說明文學如何可能作為音樂創作的養分;同時也展示了如何更自在、從容地遊走在創作世界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