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傳承與創新 農業信用保證基金助益農漁產業轉型永續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1105 14:05:02)豬肉長期以來都是國人最重要的動物性蛋白質來源之一,每人每年平均消費量約35至40公斤。臺灣養豬產業發展已久,隨著科技進步,已邁向科學化經營。雖面臨氣候濕熱、傳染病防治等嚴峻挑戰,然而,隨著養豬技術進步和飼養環境改善,產業競爭力不斷提升,更有許多養豬戶積極轉型,展現出堅強韌性與適應能力,努力創造更好的未來。
【從傳統到現代 三代養豬的傳承與革新】
魏家三代養豬始於魏清宗的父親,而魏清宗於民國76年從農業科班畢業後,直接參與家族豬隻疫苗及藥品業務,並從中累積豐富的經驗。在81年,他正式投入養豬事業,從20頭母豬規模接手起步,在經營過程中,逐漸將傳統養豬模式轉型為現代化管理。
「我常說,做業務讓我看到了更大的世界,也打開了我的眼界。」魏清宗回憶道。這段業務生涯,親眼見證許多畜牧場起落,讓他體會到養豬業不能僅依賴傳統方法,必須借助現代技術及管理模式來提升效率,保證品質,才能在競爭中生存。
【技術創新與引入現代化管理】
魏清宗的兒子──魏嘉賢作為第三代接班人,畢業於動物科學系,回鄉後父親同樣讓他先從業務做起,累積實際經驗。「成功有條件,失敗有原因。」魏清宗強調,讓嘉賢親自接觸客戶並了解產業需求,這樣才能事半功倍。
隨著經驗累積與環境變化,魏家開始引入現代化設備,包括自動化飼料配送系統、環控系統,以及數據化管理平臺等,這些技術有效提升整體生產效率。「一品(品種)、二料(飼料)、三管理,說起來簡單,做起來不容易喔。」魏嘉賢表示,透過父親傳授的科學管理模式和精確記錄,觀察每頭豬的生長速度、飼料轉化率、健康狀況等,識別表現優異的豬隻,從中篩選出最合適豬種,不僅減少疾病發生,也提高生產效益。
【父子齊心與企業化轉型】
魏家的成功不僅僅源於技術提升,更重要的是父子合作無間。每當遇到問題時,魏家父子會坐下來討論,透過溝通找到最佳解決方案。「我認為,我們家最大優點是就是充分溝通。」不只快速應對挑戰,更在分工合作中提高管理效能。
隨著養豬業務規模擴大,魏家正逐步向企業化管理邁進。除了引入更多現代化設施,還致力於提升豬場環保設施,並且計劃將管理系統化、標準化。「我們不再是家庭式小規模畜養,而是以企業化方式經營,這樣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轉型挑戰與農會支援】
「其實環保是必然需要,卻不是最直接的難題,這幾年來,不論是玉米、豆粉,漲幅都是相當驚人。」隨著原物料價格不斷上漲,不論是購買飼料或是設置硬體設施成本均大幅增加,豬農經營壓力逐年加重。加上國人環保意識提升,養豬產業面臨更高的環保要求,如改善畜舍老舊設施、加強廢水處理及減少異味等。這些都使得傳統養豬業者在經營管理及環保方面等面臨巨大挑戰。
為協助魏家在面對龐大資本需求下順利轉型,在地的福興鄉農會成為不可或缺的助力角色。農會不僅提供專業建議,更積極協助規劃資金運用方案,並送由農業信用保證基金提供信用保證,讓魏家能充分運用各項資源完善經營體系,成為他們升級產業、永續經營的關鍵支持。「幸好有福興鄉農會的支援,才能讓我們順利取得資金,解決養豬場的擴建需求,使事業穩步推進。」魏清宗說道。
【農業信用保證基金支持農業永續】
養豬場拚現代化轉型升級,不只改善豬舍臭味,也提高育成率,設備升級搭配防疫觀念落實。在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農業信用保證基金扮演關鍵角色,透過提供信用保證,幫助農漁民及農漁業者取得經營所需資金,提升生產效率,推動產業轉型,並確保其永續經營,同時讓臺灣養豬產業更具競爭力。
農業信用保證基金董事長宮文萍表示,魏家成功故事傳達出臺灣農民代代相傳的創新精神及務實態度。農信保持續支持農民,透過提供穩健的信用保證服務,助力推動臺灣農業永續發展,並長年配合政府政策,致力於營造吸引青年返鄉從農環境。宮董事長強調,農信保期望通過不懈努力,讓從農種子生生不息,使務農不僅是生計來源,更成為對土地和家鄉的熱愛與責任。展望未來,農業信用保證基金將繼續與農民朋友攜手並進,配合政府各項農業政策,讓農業成為世代傳承的希望與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