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訊息平台
歡迎公司行號投遞新聞訊息!詳洽業務行銷中心 人工服務時間為週一至週六9:30-12:00、14:00-18:30 如有週日發稿需求請於週六18:00前完成刊登程序。

海大造船系研究揭示離岸風場噪音對魚類發聲現象的影響

發稿時間:2024/10/08 14:39:51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1008 14:39:51)

Shashidhar博士近期在噪音影響海洋生物的長期研究上取得了重要突破
Shashidhar博士近期在噪音影響海洋生物的長期研究上取得了重要突破


隨著臺灣海峽離岸風場的快速發展,相關噪音問題也日益受到關注。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系統工程暨造船學系Shashidhar Siddagangaiah助理教授近期在噪音影響海洋生物的長期研究上取得了重要突破,並刊登於知名國際期刊《海洋污染公報》(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研究結果顯示,離岸風場的建設,尤其是在打樁過程中產生的高強度噪音,與風場周遭魚類的發聲現象的減少密切相關,這對該區域的海洋生態系統構成了潛在威脅。

風場Formosa 1 位於苗栗外海,區域與極度瀕危物種-白海豚的棲息地直接重疊(Shashidhar 博士於 2021 年 1 月 14 日拍攝)
風場Formosa 1 位於苗栗外海,區域與極度瀕危物種-白海豚的棲息地直接重疊(Shashidhar 博士於 2021 年 1 月 14 日拍攝)


魚類發聲行為對於群體凝聚、領域防禦、覓食及繁殖具有重要意義,透過大量的聲學監測資訊,能夠進一步從海洋動物的聲音及背景聲音了解海洋生態與環境的變化。本研究也是首次針對臺灣海域進行的長期聲學監測,研究發現在2014至2019年間,由於環境噪音的顯著增加,使得來自石首魚科魚類的兩種合唱聲音在錄音中的頻率明顯降低。此外,合唱的強度和持續時間也顯著減少。

許榮均教授團隊的研究結果顯示,Formosa 1 海洋風電區域的魚類和白海豚的發聲行為減少
許榮均教授團隊的研究結果顯示,Formosa 1 海洋風電區域的魚類和白海豚的發聲行為減少


研究指出,包含Formosa 1 和2等重要的離岸風場開發項目帶來了各式噪音,如:打樁所產生的高強度噪音及探勘、施工與運維工作船舶的噪音,甚至是風機持續20-30年的運作噪音。此外,臺灣政府設定離岸風電設置裝置量要達到40~55GW,這些建設可能會進一步增加海域噪音壓力,而這些風場計畫開發的位置與瀕危物種-白海豚的棲息地高度重疊。研究團隊強調在風場開發的過程,噪音的影響不可忽視,並呼籲離岸風電的發展必須更加謹慎規劃,以減少噪音對生態系統的負面影響。

為了應對這些挑戰,Shashidhar博士與同為海大造船系的許榮均特聘教授合作,研究團隊將進一步分析離岸風場建設及渦輪運作等不同階段風場的水下噪音變化,並深入探討噪音對魚類和其他海洋生物行為的影響,以提供臺灣海峽當前與未來的海上開發項目提供更進一步的監測和影響評估。

論文連結: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25326X24009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