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科大視傳系「虛實相生」 形成更多變化與可能
(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1007 16:07:30)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於113年10月5日(星期六),在雲科大設計學院舉辦「2024視覺傳達設計國際研討會暨工作營、台灣感性學會與中華民國基礎造形學會研討會」。此次活動將於設計二館 B02 教室進行,主題為「虛實相生 The Interdependence of Emptiness and Substance」。這一主題源自中國古代的審美哲學,揭示虛與實之間密不可分的關聯。中國傳統的美學思想中,「虛境」並非空無一物,而是由「實境」所引發的心靈感知;「實境」則在「虛境」的衬托與統合下進一步建構、存在。這種虛與實相生相依的觀念不僅局限於空間的視覺表現,還體現在各種藝術形式中,例如中國書法中筆畫與負空間的互動、水墨畫的留白技巧等。虛與實相互對立卻又彼此依賴,構成一種動態的平衡,這一美學模式幾乎遍布於中國藝術的每一個細節之中,無處不在、隨賦流形。
活動特別邀請國外講者、專業人士及研究者參與,包括日本籍日本筑波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的小山慎一教授、印尼籍印尼泗水理工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的Octaviyanti Dwi Wahyurini教授,以及台灣籍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設計系的李根在教授。這場國際研討會為與會者提供難得的機會,分享彼此的設計經驗,促進跨國交流,同時激發學生對於視覺傳達設計領域的無限創意可能性。
開場由小山慎一教授以「個體對設計中使用的幾何圖案之反應之差異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response to geometric patterns used in design」為主題導入,說明並分析廣泛被運用於設計之中的幾何圖案如條紋、格紋和波點等等,對許多使用者來說這些圖形具有和諧的美感,但也因高對比度與規則重複等視覺特性使得部分使用者產生生理不適。小山慎一教授的研究團隊從心理學和生理學的角度,對這些圖案引發個體反應差異的機制進行了深入研究,並探索幾何圖案在設計中的新應用方式。
第二場由Octaviyanti Dwi教授帶來的研究「媒介即訊息:人工智慧時代中的實質與空虛Medium is The Message: Substance and Emptiness in the Ag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講述在人工智慧時代,媒體的變革為視覺傳達設計領域帶來挑戰與機遇。數位媒體在信息傳播中的主導地位日益顯著,逐漸取代印刷和類比媒體。然而,類比媒體的逐漸式微也讓觀眾失去與媒介互動的觸覺體驗,這在傳達活動中原本是觀眾重要的感知之一。引用馬歇爾·麥克盧漢(Marshall McLuhan)的名言「媒介即訊息」,這句話強調媒體本身的意義與所傳遞的信息同樣深遠。在當下數位與類比媒體並存的時代,營造沉浸式體驗變得尤為重要。結合此次研討會「虛實相生」的主題,麥克盧漢所言的媒介相當於「實」,而訊息則如「虛」,它為引發深刻對話提供了思考的空間。其主旨將探討視覺傳達設計如何不僅在視覺上傳遞訊息,如何通過開發媒體和溝通策略來激發人類的感官,從而超越單純的訊息傳遞,促進更深入的感知與互動。
最後第三場為李根在教授講授「把平面設計從名詞變成動詞Transforming Graphic Design from a Noun to a Verb」主題,分享平面設計作為一個專業已有百餘年的歷史,起源於紙張印刷,並隨著時代的發展逐漸演變。隨著工具與技術的不斷進步,平面設計這一領域也在持續變化。在瞬息萬變的時代中,當代設計師必須具備主動參與的心態,將「平面設計」從一個靜態的名詞轉變為動態的動詞。這一轉變象徵著專業態度的改變,強調在設計過程中積極探索與持續發展的精神,展現出設計師面對未來挑戰時的創新與前瞻性。
當天下午也在雲林科技大學設計二館的DC216、DC217、DC218教室,分別進行本次投稿者的口頭論文發表;同時段則在設計二館一樓DC120教室外進行海報論文發表。國内外學者先進、研究生也共同參與本次「2024ICWVCD視覺傳達設計國際研討會暨工作營、台灣感性學會與中華民國基礎造形學會研討會」,一同展現了豐富的交流設計經驗與相關研究結果。